在今年的富士綜合火力軍演中,首度現身了新研制的19式輪型自行火炮。這是日本陸上自衛隊炮兵HF70型155 毫米榴彈炮的后繼產品。主要目的是要淘汰拖曳式HF70火炮,強化炮兵部隊的射擊后轉移陣地以及戰術和戰略的機動性。
由于大量采用現有的火炮技術,使得19式自行榴彈炮的開發成本相對較低,整套費用才64億日元,按照匯率換算一共才4000萬人民幣的研發費用。相比于有的國家研發新型槍械的費用也不只于此。
在現代戰爭涉及火炮的戰斗中,隨著各種觀察設備與戰術數據鏈的發展,包括炮兵雷達、火光鎖定、聲源定向和無人偵察機等技術的進步,火炮發射后很容易暴露位置,從而被反制火力攻擊。
因此在實施短暫的攻擊后,變換陣地的速度決定了火炮的生存性能。FH70雖然配備有輔助動力單元和簡單的行使能力,但速度緩慢,存在轉換射擊陣地耗時過長的缺點。而19式自行火炮則解決了機動問題。
在富士綜合火力軍演現身的19式火炮,使用的是德國曼恩集團的右駕規格的8×8軍用卡車,車體長11.4米,寬2.5米,高3.4米,采用曼恩集團自研的10.5升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功率為440匹馬力,配有ZF 12速自動變速箱,最大時速88公里。
車體本身重17噸,有效載重達到15噸,擁有輪胎自動充氣系統。最重要的是,這樣的體型和重量規格足以使用C2運輸機實行空運,有利于快速部署。
車體前部的駕駛艙,其后面是小型彈藥艙,再后面是成員艙,總共可以搭載由5人組成的炮兵班。車體后段則是火炮和可旋轉炮座,火炮在改變射向時不用移動整個車身。
車體尾部設置有類似推土機的鏟刀式駐鋤,可在射擊時穩定車身,由于火炮在發射時會產生強大的后坐力,必須依靠炮口制退器、復進機、駐鋤和本身重量等減輕后坐力。
大型履帶型自行火炮可以通過本身重量和履帶載具較低地面壓力的特性吸收后坐力。但輪型自行火炮只能依靠駐鋤或炮架嵌入地面以穩定炮身,不過這類鏟刀式駐鋤在柏油馬路或混凝土硬路面上存在嵌入難度高的問題。
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19式自行火炮使用的是155毫米口徑、52倍徑的榴彈炮,與99式自行榴彈炮所使用的火炮相同。因此可以推算出19式自行火炮的最大射擊距離為40公里。所使用的炮彈應該是美軍制式M107高爆彈、照明彈或煙霧彈等。
FH70必須采用固定角度裝填炮彈,因此每次射擊后都需要將炮管移動回裝彈角度,但是19式火炮則可以在任何角度實施裝彈,因此炮管不必移動,有利于提高射擊速度,特別是單炮需要"多發同時彈著"時,這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在富士綜合火力軍演中,19式火炮并沒有實際射擊,僅演練了擺放和轉換陣地。在演練中可以清楚看到火炮尾部有一具輔助進彈機,但可以確定必須人力將炮彈和藥包放進其內,所以只能算是半自動裝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