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安徽具有獨特的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這在給安徽經濟發展提供便捷的同時,也給安徽公路運輸環境帶來了更大的壓力。以超限超載為代表的公路運輸違法行為,一直以來都是安徽省交通發展中的“沉疴”。
近年來,為切實抓好治超工作,保護公路建養成果,保障群眾安全通行,安徽省出重拳強抓治超工作。2014年6月1日,安徽省頒布實施了全國第一部治理公路超限超載的地方性法規——《安徽省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條例》(簡稱《條例》),《條例》明確了市縣政府的主體責任,開出了集中整治、聯動治理、源頭治理等系統性“藥方”,為治超賦予了法律法規的權威性。
在實施《條例》的同時,安徽省始終堅決貫徹交通運輸部關于治超工作的指示精神。今年8月18日,交通運輸部等五部(委、局)共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貨車非法改裝和超限超載治理工作的意見》;8月19日,交通運輸部頒布《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治超新政正式開啟。為落實好這一新政,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推進落實,通過舉辦培訓,對新政策、新標準和新措施進行了解讀,于9月21日正式在全省實施。
以交通運輸部治超新政為指導,結合本省實際,同步實施本省條例,安徽省闖出了依法治超的新路子,治超工作格局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突出體現在“三個轉變”上:
①從部門單獨治超向綜合治超轉變,政府負責的治超體系基本建立;
②從路面管控向綜合監管轉變,聯合執法已成常態;
③從人力治超向科技治超轉變,監管水平和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規范執法
“我們四臺流動執法車輛被‘黃牛’安裝了22塊定位儀。”宿州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黃中華告訴記者。
自交通運輸部治超新政出臺以來,安徽省進一步加大了治超力度,“黃牛”這一群體主要就是獲取執法大隊執法動向,賣給超限超載車主,使其得以避開執法車輛,繞行至其他路段逃避檢查。
“那段時間我們一直在查‘內鬼’,結果一無所獲。要不是因為有一次車壞了修車,我們至今還不明白怎么回事。”說起這事,宿州市蕭縣治超辦主任高永斌有點哭笑不得。他還給記者展示了當時所拍照片,只見那些定位儀密密麻麻地布滿車底。
“黃牛”偷偷給執法車輛上安裝的定位儀
“黃牛”的猖獗,正說明宿州治超難度大。宿州市盛產砂石料,統計數據顯示,僅2014年,宿州市年產砂石料就達到1400多萬噸,大型砂石料車的超限超載問題極為嚴重。為了做好治超工作,宿州市加大了政府主抓的力度,雙超問題持續好轉,治超工作連續兩年在安徽省排名第一。
宿州治超工作是安徽治超的一扇窗口,從中可以窺探安徽省治超工作的點點滴滴。
政府主導完善機制保障經費治超強有力
“老大難、老大難,老大出面就不難。”安徽人喜歡用這句話概括他們治超的最大特點——政府主導。
安徽省政府將治超工作納入省政府對各市年度工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中,并將治超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各市、縣政府成立了以市、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治超領導機構,并抽調專門人員充實治超機構,形成了市、縣(區)政府負總責,各成員單位聯動聯勤、齊抓共管的治超工作格局。
在銅陵、宿州等市,成立了處級專職治超管理機構,加大了政府主抓的力度,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
在淮北市,成立了交通綜合執法局,這是安徽省唯一一家交通綜合執法機構,做到一支隊伍上路查車,綜合執法行使多項職能。
在長豐縣,治超工作被列為一把手工程,縣委書記親自督辦,并成立了長豐縣治超辦,由縣政府直接管理。
在蕭縣,治超工作啟動之前,縣委、縣政府召集四大班子召開全縣治超工作大會,制定了《蕭縣治理車輛超限超載工作方案》,縣主要領導任治超工作組長,各職能部門、鄉鎮一把手任成員。
政府主導這四個字,在安徽省真正落到了實處。
結合治超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安徽省出臺了《安徽省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舉報獎勵辦法》、《安徽省查處異地超限超載貨物運輸車輛獎懲辦法》、《關于加強高速公路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配套政策,進一步完善了治超工作相關配套措施;根據交通運輸部等五部(委、局)治超工作要求,安徽省相繼出臺《安徽省整治公路貨車違法超限超載行為專項行動方案》、《安徽省車輛運輸車治理工作方案》,舉辦領導干部專題培訓班和一線治超執法人員業務培訓班,邀請主流媒體聯合采訪報道,印制發放宣傳手冊8萬份、宣傳畫報1萬份,懸掛宣傳橫幅200條,《安徽省治理貨車非法改裝和超限超載工作制度匯編》1.3萬本,全面宣貫“治超新政”。
政府主導的另一大好處就是治超經費有了充足的保障。2014年以來,安徽省政府每年安排1億元治超專項資金用于站點升級改造、信息平臺建設及治超相關工作。各市、縣政府也加大了治超工作經費投入,宿州、池州、六安等市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治超工作,阜陽、淮北、長豐等市、縣政府列支治超執法人員補助經費,有力促進了治超工作的有效開展。
安徽省的治超工作得到了交通運輸部的高度肯定。2015年,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對此曾明確作出批示:“安徽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大力支持依法治超……將治超工作由行業行為上升為政府行為,將治超工作經驗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系統化、規范化,從實施情況看,成效顯著,值得肯定。”
聯合執法跨地區、多部門協同治超無死角
一進入淮北市治超辦業務辦理大廳,記者就發現,眼前有穿著三種制服的工作人員:交警、運政、路政。墻上醒目的位置貼著《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安徽省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條例》以及治超案件辦理流程。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方便案件辦理,他們特意開辟一間辦公大廳,集中設置交通路政窗口、交通運政窗口和公安交警窗口,做到案件集中受理,“一站式”辦結。先由路政部門作出超限處理,然后移交運政部門作出改型處理,再由交警部門對車輛駕駛員進行記分處理,審查處理到位后簽發放車單,各個環節相互監督,公開透明。
聯合治超,不止于此。對于安徽省聯合治超舉措,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江宗法如數家珍。
在各級政府的統一組織下,交通、公安堅持開展聯合執法,嚴厲打擊治超工作中出現的暴力抗法、野蠻沖卡事件,保持治超執法高壓態勢;每季度組織開展一次交通、公安等部門聯合治超專項行動,有針對性地對重點區域、重要路段開展整治工作。
各方每年召開聯席會議,交流工作情況,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聯合制定治超相關政策。
各地緊緊依托固定治超站,堅持固定檢測和流動檢查相結合,開展多部門聯合治超,強力打擊違法超限超載行為。
……
幾年來,安徽省組織開展了蚌埠、滁州、淮南三市及亳州、淮北兩市聯合治超,定遠、長豐兩縣聯合治超,合肥、六安兩市合六路沿線砂場專項整治行動;調度合肥、亳州、阜陽、宣城等地先行開展了農村道路治超專項行動。
在加強省內聯合治超工作的同時,安徽省也不斷探索與相鄰省份開展省際區域聯合治超。安徽省起草了省際區域治超工作協議,與鄰省進行了溝通協調,目前,已與江西、河南省簽訂了省際區域聯合治超工作合作協議,落實了抄告及后續處理工作,啟動了省際區域聯動治超工作。2014年至今,安徽省先后開展了皖、浙省際宣廣高速公路和兩省G50滬渝高速公路省際區域聯合治超工作,推進了皖、豫省際合六葉高速公路葉集治超站標準化建設工作。
發動群眾,這是安徽治超的新元素。為了調動群眾舉報積極性,營造全民治超良好氛圍,安徽省制定了舉報獎勵制度,各地及時制定了《舉報獎勵辦法》實施細則。截至目前,安徽省共受理核實舉報127起,兌現舉報獎勵25.78萬元。
企業自檢
源頭管控把好車、貨、人三個關口
“源頭治超是安徽治超工作的重要措施,控制不住源頭,僅靠路面執法,無法從根本上治理違法超限超載。”江宗法說。
如何做好源頭治超,安徽省進行了全方位設計,把好“車、貨、人”三個關口。
車,主要包括貨車生產、銷售、維修(改拼裝)、市場準入四個環節。對不合規貨車,運管部門拒絕發放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以及年度審驗;同時配合相關部門從嚴查處違規改裝、拼裝汽車行為,一經發現就地恢復,并按相關法規從嚴處理。
貨,重點對貨運裝載場所,如礦山、貨場、生產企業等加強管控。在年產量過50萬噸的重點貨源單位全部安裝了超限超載監控設備,并進行全省聯網;同時落實運管派駐監管制度,嚴把車輛“進場、開票、計重、裝載、出場”五個關口,禁止超限超載車輛出廠。
人,主要是對駕駛員、裝卸人員、押運人員等從業人員進行管理。江宗法表示,安徽將建立超限超載運輸車輛和企業“黑名單”制度,依法從嚴查處違規企業和從業人員,目前已辦結案件1069起,正在辦理案件400余起。
引導車輛稱重檢測
在宿州市埇橋區符順聯合采礦源頭建管站,記者體會到了安徽省源頭監管之嚴:兩道卡口,二次過磅,視頻監控,數據實時上傳,全程聯網監管。凡出廠貨物都必須經過企業自檢磅稱重,符合標準才能放行。到工廠門口還有當地交通運輸部門設置的治超卡點,車輛必須經過二次過磅,貨車駛上精檢磅之后,系統自動生成數據,凡不符合標準的,自動升降桿便不會抬起。而為了防止工作人員舞弊,這里有嚴格的視頻監控。據了解,像這樣的重點貨運源頭單位,目前安徽省有605家。
“對于未經批準駕駛車貨總重超過75噸或者車貨總重超過規定標準100%的貨運車輛,對貨運駕駛人處2000元罰款,對其交通違法行為記6分,吊銷其從業資格證;同時對貨運經營者處3萬元罰款,吊銷車輛營運證,嚴格實施‘一超四罰’。”江宗法說。駕駛員和企業同時處罰,最大限度遏制了超限心理。
安徽省聯網治超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監控大廳
科技護航429個網點助力精確查處
“埇橋區治超站收到請回答。”在宿州市交通運輸綜合信息指揮中心,由32塊55英寸屏幕組成的監控大屏幕覆蓋了一整面墻,宿州市治超處黨總支書記李新發正通過大屏幕調度疑似超限超載車輛查處工作。
“收到,請指示!”
“206國道從南向北方向有一輛疑似超限超載車輛,請注意查處。”
“收到,立即查辦。”視頻高清畫面顯示,治超工作人員引導車輛進站,過磅,大約5秒鐘后,查處完畢。
“經查,四軸車,車貨總重30.85噸,未超限超載。請指示!”
“請按規定放行。”
宿州市治超處處長陳建平告訴記者,這套科技治超系統是一個信息化網絡,市區各個路口都有視頻監控,在指揮中心可看到所有監控視頻傳來的實時畫面,全市各個路口的交通狀況都可實時掌握。
推進科技治超,構建治超信息網絡,運用科技手段促進治超的規范化、高效化,這是安徽省治超工作的又一大亮點。自2014年6月以來,安徽省共下達治超補助資金2.8億元用于429個站點(含固定治超站、稽查站、動態檢測監控卡點、源頭監管站)升級改造項目和全省聯網治超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各市、縣政府也加大了科技治超經費投入,宿州、池州、六安等市均投入1000多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科技治超工作。
通過對信息化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原有的模擬信號傳輸升級為數字高清信號傳輸,抓拍圖片清晰度、車牌識別準確率以及超限檢測精度顯著提升;所有監控實現實時監控、自動預警和互聯互通三大功能,滿足全天候24小時監控運行的要求,網絡覆蓋重要路段、重點貨源單位和治超站點。
今年年底前,安徽省聯網治超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將基本建成,屆時可實現省、市、縣、站點“三級監管中心、四級使用平臺”的全省聯網治超信息互聯互通,形成完整的科技治超網絡。
下一步,安徽省還將推廣非現場執法。江宗法介紹,非現場執法以視頻監控和不停車檢測系統為依據,所有車輛都將以該系統檢測為依據,若超限超載自行去固定站點卸貨、繳納罰款;若逃逸,將聯合公安部門進行處罰。
目前,安徽正在推廣普及不停車檢測系統。進入檢測區的車輛在正常行駛的情況下,就可通過不停車檢測系統進行檢測,系統會自動識別車輛的軸數和總重,并顯示在前方50米左右電子顯示牌上,駕駛員可自行查看是否超限超載,若超限超載可按照電子顯示牌指示前往固定站點精檢。
“我們正在聯合質監部門對不停車檢測系統進行檢測,取得質檢部門的檢定證書之后,我們就將逐步推行非現場執法。”江宗法說。
強化監管提升治超積極性和規范性
淮南市交通運輸局黨委書記、局長徐杉怎么也沒想到,他們去年被罰了1000多萬。
1000多萬罰款怎么來的?這源于安徽省推行的異地查處制度:在貨物裝載地所在市(設區的市,直管縣)以外被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查獲并按規定實施處罰的,由安徽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對貨物裝載地所在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給予定量的經濟懲罰,并等額獎勵給查處單位所在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其中,省內部分獎懲資金采取在省級預算安排的“干線公路大中修”補助資金中進行調整的方式,罰被查處地市,同時獎勵查處地市;省外車輛則由專項資金進行獎勵,去年,兌現了4428萬元專項資金。
去年淮南市由于貨運源頭比較多,人力緊張,在查處異地上被罰1000多萬元,今年以來,淮南市加大治超工作力度,加強源頭監管,改變了被動局面,得到164萬元獎勵。
據統計,2015年以來,安徽省各地共查處異地超限超載貨運車輛7063臺,其中省內5170臺、省外1893臺,全部兌現了獎懲資金。
查處異地僅僅是安徽省加強治超工作的推手之一,除此之外,安徽省政府將治超工作納入省政府對各市年度工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中,分值為1分,對于治超不力的市(縣),在年度考核中,予以扣分。通過這些舉措,調動了各市治超主動性、積極性與緊迫性,實現了從“要我治超”向“我要治超”的大轉變,執行力大大提高。
治超工作最終還要人來貫徹,執法隊伍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依法治超的落實。因此,治超亦需“治吏”。
江宗法表示,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嚴把執法人員準入關、責任關、考核關,未取得執法證不得執法,執法人員未持證、未著裝不得上崗。每年,安徽省對全省治超執法人員進行以隊列風紀、交通管理、法規學習為主要內容的崗位培訓,培訓面達到100%。在執法過程中,有違紀違法行為,依法嚴肅追究責任;在實際工作中,推行政務公開,建立舉報電話,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在審批辦證工作中,文明執法、熱情服務,將管理行為轉變為服務行為……
與此同時,安徽省進一步加大治超督查暗訪力度,聯合省公安廳成立了由交通、公安人員參加的省治超督查總隊,定期開展督查暗訪,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通報,責令限期整改,并將督查情況列入年度考核內容。各地也不斷加大治超督查暗訪力度,強化治超站點內部管理,加大貨源單位的監管力度,及時解決發現的各類問題,對治超工作不力的進行責任倒查,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理。
數說
自2014年6月1日啟動依法強力治超至今,安徽省共精檢車輛562.82萬輛,查處超限超載車輛16.51萬輛,卸載貨物260.72萬噸,其中查處車貨總重超過75噸或超過規定標準100%的貨運車輛2571輛。查處非法改裝車10327輛,吊銷從業資格證、車輛營運證、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2550本,責令企業停業整頓443戶次。公安部門針對暴力抗法等情況行政拘留121人次,駕駛證記分36828分。安徽省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率由原先的4%下降到1%以下,交通事故率下降了12.1%,人員死亡率下降了8.74%,未發生一起因貨運車輛超限超載引發的重特大交通事故。
聲音
宿州市汽車運輸集團蕭縣分公司總經理郝景利:治超對我們是一個機遇!以前治超不嚴時,大家惡性競爭,多拉快跑,而我們又不能像那些私人車主那樣超限超載,吃虧很大。自2014年強力治超以來,公司業務獲得新發展,以前日均運量5000噸不到,現在日均運量超過8000噸,運價也得到合理回歸。
合肥市貨車司機徐華:治超是好事,治超抓得嚴,就沒人敢讓我們多拉了,我們開車更安全。
蕭縣群眾劉孝仁:我家附近就是311國道,2014年前,路面被超限超載車輛破壞得很厲害,坑坑洼洼。加強治超,我們才有好路走。
長豐縣治超辦工作人員梁能:現在老百姓都很支持治超,他們切實感受到了超限超載對道路的損毀性,我們工作開展順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