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0年5月19日(星期二)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副部長戴東昌,副部長劉小明介紹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動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進行了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中國網 董寧 攝
圖為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中國網 董寧 攝
1.從今年1月1日起,全國高速公路取消了省界收費站,請問目前路網運行情況如何?謝謝。
李小鵬:謝謝您的提問。您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特別是走高速公路比較多的駕駛員都關心的一個問題。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在2017年底和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都對提高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出了要求。在去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兩年內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去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力爭在2019年底前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
交通運輸行業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迎難而上,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取消省界收費站這個攻堅戰當中。去年12月31日24點,全國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系統順利切換,487個省界收費站如期全部取消,全國高速公路形成了“一張網”,全網進入到了一體化運行新階段,人民群眾的出行更加便捷了。
但是應該說,在新系統的運行初期,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大家對我們提出了中肯的批評、意見,還有很多很好的建議。今年以來,針對系統轉換磨合期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交通運輸行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客戶至上,全力完善系統、優化政策、提升服務。特別是疫情發生以后,我們加大保通保暢的力度,免費不免服務,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做出了重要貢獻。從今年的5月6日恢復收費以后,我們在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好保通保暢、提升服務各項工作。剛才記者問,目前路網運行什么情況?可以用三組詞來簡單概括:
一是總體平穩。5月6日0時起收費公路恢復收費后,全國的路網運行總體平穩,交通量持續增長。5月6日至5月17日,也就是到上周末,車流量日均增長16.34萬輛次,其中客車增長10.39萬輛次,貨車增長5.95萬輛次。5月17日,使用ETC在出入口收費站不停車快捷通行的車輛占比達到了64.09%,這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1.89個百分點。
二是效率提高。客車和貨車通過省界收費站的時候沒有了障礙,省界擁堵的現象成為了歷史。另外,全網的運行效率也大幅度提高,日均擁堵緩行500米以上的入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68%,擁堵緩行1000米以上的路段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92%。這一組數字就說明路網運行的效率進一步提高。
三是服務提升。公眾關注的精確計費、費額顯示、開具發票等重點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實現了一次行程“一個賬單、一次收費、一次到支”。
當然了,目前我們還處在運行初期,由于聯網收費的系統十分龐大,也十分復雜,我們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但難免還有不完善的地方,可能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建立了三級聯動機制:一是技術保障機制,二是投訴處理機制,三是保通保暢機制。這三個機制都是全網、省級、收費站三級聯動。下一步,我們將發揮這三個機制的作用,加強路網和運行監測,對于發現的問題和公眾反映的問題,第一時間處理,努力確保系統運行穩定、網絡交通順暢,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從長遠看,收費公路還面臨著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艱巨任務,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各有關方面的配合下,在人民群眾的有力支持下,我們一定能夠實現高速公路的高質量發展,讓人民群眾安全、便捷、高效通行。謝謝。
2.李小鵬部長介紹了交通運輸行業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候說了四個字“走深走實”,請問交通運輸部在推進減費降稅和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方面具體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圖為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戴東昌。中國網 董寧 攝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 戴東昌:
謝謝你的提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交通運輸開展各項工作的主線,交通運輸部始終將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開展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專項的工作機制,每年制定工作臺賬,按月跟蹤,按季度進行調度。應該說,交通運輸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有關方面我簡要介紹一下:
第一,聚焦攻堅補短板。補短板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主要是聚焦交通運輸發展的薄弱環節和瓶頸制約,圍繞服務國家的重大戰略、交通扶貧、脫貧攻堅等重點任務,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去年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451億元,其中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別完成投資8029億元、23452億元和969億元,交通運輸這些年來投資一直維持在高位運行的狀態。一些重點項目取得新進展,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京張高鐵、延崇高速等一批重點項目的建設開工和投產運行,這些重點項目的建設進一步完善了區域協調發展的“骨骼系統”。
除了重點項目之外,我們還補上農村公路建設的短板,去年新改建農村公路29萬公里,其中貧困地區17.8萬公里,提前實現了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的扶貧目標,建成農村地區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合計9000公里。交通扶貧脫貧攻堅目標和任務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第二,千方百計降成本。緊緊抓住降低物流成本這個關鍵,全力推進交通運輸物流領域簡證、減費、增效,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我們印發了《降低交通物流成本的工作方案》,通過降低公路、港口等收費,發展多式聯運,推進無車承運人發展,提升城市配送發展水平,以及推動貨車“三檢合一”等各種方式,2019年公路水路領域可量化措施降低物流成本大約804億元。
第三,多措并舉增動能。加快推進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應用創新,推動交通運輸新舊動能轉換,積極培育交通運輸新業態。聯合人民銀行等部門印發了《交通運輸新業態用戶資金管理辦法》,截止到今年4月底,發放了網約車車輛運輸證95萬余張、駕駛員證208萬余張。同時,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新技術,推動智慧公路、智慧港口、交通旅游服務大數據試點實施。另外,還加快交通運輸新模式的發展,推動郵輪經濟、樞紐經濟,加強與先進制造業、旅游業、電子商務等方面的融合發展,推進交通運輸邁向中高端,向更高質量發展。
這是主要的幾個方面,補短板、降成本、增動能。下一步我們將緊緊抓住全面用好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總要求,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開展補短板、降成本、優環境、強服務、增動能,圍繞這些方面開展工作。
補短板主要是聚焦薄弱環節和瓶頸制約,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的力度,拓展資金來源,繼續擴大有效的投資,注重防范化解風險,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繼續當好先行。預計今年全年完成公路水路投資約1.8萬億元,力爭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降成本方面,將優化政務辦事流程,深入推進交通運輸物流簡證減費、提質增效,進一步減輕實體經濟企業的負擔,預計今年全年降低物流成本1300億元以上。
增動能方面,主要是通過行業跨界跨業融合發展,不斷拓展服務范圍,延伸服務鏈條,增強發展動能,加快新舊動能的轉換。
我們還將做好優環境、強服務等方面的工作,持續深化交通運輸“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破除制約市場活力釋放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強高品質運輸服務供給,不斷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的運輸需求,推動交通運輸向更高質量發展。謝謝。
李小鵬:剛才戴東昌副部長回答了這個問題,我補充一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交通運輸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必由之路,在這方面我們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未來還任重而道遠。下一步,我們還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繼續深化,就像我剛才講到的,繼續讓它“走深走實”,補短板、降成本、增動能、強服務,為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交通運輸應有的貢獻。謝謝。
3.目前交通運輸部門在推進自動駕駛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未來將采取哪些措施進一步推進呢?謝謝。
圖為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中國網 董寧 攝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 劉小明:謝謝您的提問。自動駕駛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行業融合發展的產物,已經成為全球新一輪的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領域。交通運輸部對此高度重視,將自動駕駛作為科技創新支撐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領域之一,我們堅持“鼓勵探索、包容失敗、確保安全、反對壟斷”的原則,積極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試點和應用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主要可以從六個方面體現:
一是推進出臺發展政策。我們和工信部、公安部聯合印發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指導有關地方有序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的上路測試工作。今年2月,我們又與發改委等11個部門聯合出臺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進一步完善了頂層設計,指導產業健康發展。
二是推進技術研發。會同科技部共同推進綜合交通運輸與智能交通重點專項實施,交通運輸行業認定了5個自動駕駛研發中心,并且在行業重點科技項目設立自動駕駛研究的專題,統籌科研資源,開展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關鍵技術的攻關工作。
三是推進標準規范制定。開展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標準體系的研究,以及完成了十余項基礎性技術標準,支持產業發展。我們制定了營運客車、營運貨車安全技術指南,有序地推廣輔助駕駛技術在重點營運車輛上的應用,從而提高交通運輸的安全水平。我們組織編制了《公路工程適應自動駕駛附屬設施總體技術規范》,前瞻性地研究和布局支撐自動駕駛的公路基礎設施。同時會同工信部、公安部,組織相關標委會,圍繞著車聯網加強標準協同和合作工作。
四是推進測試驗證。我們在全國布局認定了6家封閉場地測試基地,提升道路測試的安全水平,加強車路協同式自動駕駛的研發測試。會同工信部、公安部推動測試區數據共享、結果互認,提升測試服務水平,研究制定了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地建設技術指南(暫行),指導封閉測試場地的建設工作。
五是推進試點示范。開展了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和智慧公路的試點工作,圍繞基礎設施的智能化、陸運一體化、車路協同等前沿的技術方向,推動5G通信和北斗導航等技術的應用,結合2022年冬奧會和2022年將要在蘇州召開的第29屆世界智能交通大會,會同北京、上海、河北等一些地方在京禮高速、東海大橋、雄安新區等推進一批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試點項目。
六是積極推進國際合作。我們積極開展中德、中荷等自動駕駛技術的交流,推動中俄國際交通運輸走廊無人駕駛通道的建設合作。
大家都知道,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各個部門之間的協同,同時也需要政產學研用共同發力,更需要國際交流和務實合作。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按照引領發展方向、明確發展底線、引導應用場景、引導發展生態的思路,圍繞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目標穩步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應用,構建“新基建”的應用場景,促進交通基礎設施網、運輸服務網、能源網與信息網絡融合發展。具體可以從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加強統籌協同。強化跨行業、跨區域的協調,形成推動我國自動駕駛技術發展與應用的合力。二是加強政策研究。制定促進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實施意見,會同工信部、公安部研究修訂道路測試管理的規范,完善測試管理的體系。三是加強技術攻關。深入地推進實施科研項目,搭建政產學研用融合的行業協同創新平臺,不斷健全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技術及標準的體系。四是加強示范引領。結合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謀劃一批先導應用示范工程,推動自動駕駛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探索形成自動駕駛技術規模化應用方案。謝謝。
李小鵬:剛才劉小明副部長回答了關于自動駕駛的問題,比較全面地做了回答。他在回答的時候我在想,實際上自動駕駛就是傳統的交通運輸行業與新技術結合的產物,新技術給傳統的交通項目賦能之后,就會產生新的裝備,就會產生新的基建,就會產生新的業態。所以,交通運輸部積極鼓勵和支持新技術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讓新技術給交通運輸這個傳統的行業賦予新的動能,讓交通運輸行業成為新裝備、新基建、新業態應用市場的主力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