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中國制造的第一輛重型卡車——“黃河JN150”從濟南汽車制造總廠的生產線上駛出,從此登上了中國的歷史舞臺。
濟南汽車制造廠的前身是1953年由國家交通部直接管理的濟南汽車修理配件廠,1958年改名為濟南汽車制造廠,這家工廠涵蓋了修理廠、配件廠、制造廠等幾乎一切汽車行業的工廠。
黃河汽車出現以前,知道“濟南汽車制造廠”的人并不是很多,而中國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重卡”誕生以后,濟南汽車制造廠走上了半個多世紀的重型汽車制造之路,黃河也成為了如今重汽引以為豪的一款卡車。
黃河牌的誕生,還有一段有意思的小插曲。1958年正值大躍進時期,人民群眾情緒高漲。當時的濟南汽車配件廠以蘇聯GAZ-69吉普車為藍本翻造出了一臺吉普車,幾經商討后所有人一致決定命名此車為“黃河”——因為濟南處于黃河邊上,黃河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而第一臺黃河從完成設計準備到車輛制造完成僅僅只花了17天,測繪試制和零件測試幾乎是同時進行,但是這臺車在測試階段出了太多的故障,因此沒有量產。
不過這寶貴的17天改變了這個小廠的命運,同年該廠改名為濟南汽車制造廠。
斯柯達706RT載重卡車
黃河JN150載重汽車
1959年,為彌補當時中國在重型卡車方面的空白,國家汽車局規劃了一個“8噸載重卡車”的項目,于是濟南汽車制造廠將捷克的斯柯達706RT載重汽車進行了重新設計,于1960年設計出了我國的第一輛載重汽車——黃河JN150/151,不過當時由于種種原因未通過國家的審核。“黃河人”并沒有放棄,而是排除萬難從研發中進取設計出了更先進的JN150。
直到1963年,第一臺真正的黃河JN150終于從濟南汽車制造總廠的生產線駛下,這是繼解放CA10B后中國又一次在卡車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
早期的黃河JN150,設計方面大多數還是采用斯柯達的,使用了爪式輪轂。
斯柯達706RT的外觀在上世紀60年代的商用車界屬于非常時髦的,它積淀了德國“二戰”留下來的工業基礎,成就了斯柯達這家公司在造車方面表現優秀,也使得706RT車型成為60年代全歐洲最火爆的車型之一。
相對于之斯柯達706RT來說,黃河JN150保留了前者駕駛室的整體造型,但黃河的駕駛室相比斯柯達來說讓人感覺又有些“方方正正”。在試驗階段,黃河曾采用斯柯達706RT駕駛室的“圓潤”設計,發動機進氣格柵也采用斯柯達的豎式進氣格柵,這種棱角設計經過慢慢修改,量產后,進氣格柵被修改成交叉網格式,對于中國來說更加“接地氣”。車廂則是使用了當時非常大眾化的鐵木混合結構。
黃河JN150使用尺寸圖
黃河JN150采用了上海柴油機廠基于船用發動機改造的6135Q水冷柴油發動機,排量12升,最大馬力160馬力,發動機在1200-1300轉/分的時候達到686N.m的最大扭矩,與之匹配的是一臺五擋機械式換擋變速箱,這個組合使得JN150的最大公路時速可以達到71公里/小時的最高車速。
在車展上進行展示的黃河JN150
雖說八噸的載重噸位如今已無法稱作重卡,但JN150作為共和國的第一臺平頭柴油載重汽車,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無數的黃河汽車作為長途運輸車奔跑在中國的干線公路上。在當時,無論是企業還是部隊,無數的黃河JN150穿插在許多尖頭載重卡車里,寬大的駕駛室讓人印象深刻。許多見過老一代黃河汽車的人都說:“黃河這個車駕駛室大,有臥鋪坐起來相當舒服,拉的也不少!”
由于發動機質量過大,車輛整體技術過時等原因,上個世紀80年代,濟南汽車制造總廠開始將生產了20多年的黃河JN150八噸載重系列進行更新換代,這一次是依據德國MAN F8卡車的駕駛室設計出了黃河第二代全新產品——黃河牌JN162十噸級別重型載重卡車,這也是中國首輛十噸級別載重卡車。
德國MAN F8載重汽車
MAN F8是德國曼恩商用車在上世紀70年代設計出的卡車,該車在當時同步了歐洲技術,駕駛室也十分接近現代化設計。
在當時的國產車中,幾乎沒有駕駛室帶有翻轉機構的平頭卡車駕駛室,黃河JN162具備了駕駛室翻轉機構,方便了對發動機和車輛底盤總成的維護,不僅如此,還配備了先進的液壓轉向助力系統和液壓減震座椅。在當時這種配置可以說是國產車里的旗艦車型,廣角弧度的玻璃也使得駕駛員的視野倍增,黃河JN162整體保留了原車的設計,在一些方面做了一些符合中國公路運輸的改動。
黃河JN162配備了杭州柴油發動機廠生產的6130Q柴油發動機,最大馬力210馬力,在1300轉/分的時候達到784N.m的最大扭矩,公路最大時速可以達到70公里/小時。
JN162經過測試后于1984年正式投產,JN162前后共開發出了30多種車型,為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JN162系列載重卡車算是黃河的最后一款車型,后來引進的斯太爾成為了重卡行業的代名詞,斯太爾重卡一夜之間替代了國內的重卡產品。
曾經也有斯太爾面罩上貼著黃河的標志,那是結合了斯太爾和黃河技術的黃河S系列卡車,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類型的卡車也隨著JN162系列成為公路上的珍寶。
筆者曾經有幸在江西某地見到一臺依舊在服役的黃河JN4171牽引車,4171系列牽引車是黃河系列的最后一個產品。據了解,這臺卡車是已經成立中國重型汽車聯營公司以后推出的一款黃河車型,當時斯太爾技術已經成為中國重型車的主流技術。
這臺黃河JN4171牽引車采用的是斯太爾的WD615.61柴油發動機,最大馬力為260馬力。整車可以說是“破爛不堪”,但是破爛的外觀依舊沒有影響車輛的使用,從年檢標識可以看出該車在2012年已經到達年限,不過保守估計已至少服役了20年。
后橋軸頭依舊是黃河的尖軸頭而不是引進斯太爾的圓柱型軸頭,后期的黃河因為斯太爾技術的引進,許多主要配件已經換裝了斯太爾。
印度的MAN L2000牽引車
雖說黃河后來沒有自主生產車型,后來的中國重汽也并沒有把黃河這兩個字徹底“槍斃”,而是引進了MAN L2000卡車的技術設計出的全新卡車賦予了“黃河”的名字。
MAN L2000是MAN F2000的姊妹車型,F2000主要面對重型卡車市場,而L2000更多則是面對中型和輕型卡車市場,在當時,國內的重卡趨勢幾乎是被斯太爾壟斷,而中卡則是處于一個空白,所以說引進MAN L2000是為了填補當時中型卡車的空白。
和20年前的黃河一樣,中國重汽如今的黃河產品依舊使用著MAN的駕駛室,只不過從F8的駕駛室換成了L2000的駕駛室。最著名的工程版命名為“金王子”,金王子直到現在一直是中國重汽工程車的代表之作。
經過改進以后新黃河
輕卡產品使用了日產阿特拉斯的駕駛室,這款駕駛室在國內的輕卡行業使用量是十分火爆。
“黃河”這兩個字不僅僅是中國的象征,也是中國重型汽車的象征,正是因為有了黃河才開創了中國的重卡行業時代。如今,中國重汽依舊沿用“黃河”作為產品的名稱來紀念它曾經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