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治超令執行的當下,為其特別開了一個“小口子”,讓其當前運營松了一口氣,即使不知這個“小口子”何時又被收緊。
治超新政帶給公路運輸行業的沖擊,即便不是相關從業人員,相信也能感同身受。
而在10月18日這天,卻有一則好消息傳來:針對運輸危險化學品、生鮮農產品、集裝箱、車輛的四種特殊物流用車以及低平板半掛車,迎來了一定程度上的政策松綁。
這讓上述車型的使用者深覺:最嚴治超令執行的當下,為其特別開了一個“小口子”,讓其當前運營松了一口氣,即使不知這個“小口子”何時又被收緊。
同時,這個“小口子”放到汽車廠商面前,雖說僅是其用戶心上一顆暫時性的小定心丸,但卻依然有望對具體車市產生利好。
簡言之,這個“小口子”對廠商而言,也開得好。
那么,為何這樣判斷?
首先,這樣的政策松綁,時機剛剛好,有助于購車信心恢復。
當物流用戶都在為治超帶來的車輛使用不便而揪心時,起碼它給了大家一個信號,有關部門一直都在關注一線聲音,物流企業也好,卡車司機也罷,他們的意見很重要。
這對廠商意味著,物流用戶在用車信心上的增強。度過這一最嚴治超階段,正在觀望的用戶和有所猶疑的用戶,或可下定決心,將新車采購計劃提上日程。
其次,有關部門著重提出如上五種特殊車輛,可見這些細分用車市場備受重視,這就“暗中”指引廠商何處發力。
畢竟,受重視是市場前景看漲的一種側面反映,這就要求:依據治超趨嚴的態勢,要想搶占先機,必須主動研發符合標準和需求的車型。
換句話說,當這個嚴格治超中的“小口子”一經打開時,也就預示著不小的商機悄悄露出了潛藏的微笑。
再次,治超其實必然常態化,這樣的“小口子”不會頻繁打開,廠商此番就要“危”中求機。
這則需要廠商針對上述細分市場推出適用產品之余,更要學會如何引導用戶合理購車,幫助他們理性看待治超。
特別是如今這樣一個處處講究個性化的年代,針對不同運輸場景的解決方案最能體現廠商之間的差異化優勢,治超看似一場暴風雨,但須知,你的表現優劣,將決定暴風雨后是否可見彩虹。
最后,治超的初衷是為安全為公平為可持續發展,廠商需與用戶的心連在一起。
習慣了粗放式發展甚至染上超載超限惡習的物流企業和卡車司機確實不在少數。這時候,廠商能做的,還有如何與自己的用戶共擔風雨。
也許,很多廠商都在喊著客戶是親人、是朋友,但對用戶來說,“亞歷山大”的今天,一起扛過風雨的,才是真親人、真朋友。
借治超之機進一步走近客戶,不容易;但如果憑借不懈努力、有路可循,就算再多困難也是值得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