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商用車淘汰落后產能提升“智造”水平,打造國際標桿工廠,成為世界一流商用車企業又邁出堅實一步。
2020年6月28日上午,隨著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車輛工廠總裝廠區裝配一線最后一輛產品車順利下線,跨越49載的裝配一線圓滿完成歷史使命,退出歷史舞臺。此后,其總裝業務都搬遷到綠色生態環保現代化的西坪廠區。
裝配工人和“功臣線”最后一輛下線車合影留念。
6月28日上午11時28分,裝配一線最后一輛汽車緩緩下線。難掩不舍之情,職工們紛紛走到車前,與這臺下線汽車合影留念。緊接著,職工們開始對現場和設備進行全面清理清掃,并對零件進行盤點,站好在裝配一線的最后一班崗。
車輛工廠總裝廠區前身為總裝配廠,始建于1969年,先后建成3條整車裝配線,其中裝配一線始建于1971年7月,至今已49載。其間,經歷多次改造,工藝和技術不斷升級,形成全長263米、能夠多品種混流生產、生產節拍5.29分鐘/輛、年4萬輛的裝配能力。
裝配一線是東風公司的一條“功臣線”,其裝車量居總裝三線之首,占總量的80%以上。同時,它還是展示東風形象的窗口,鄧小平、江澤民等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廠視察,給東風人以親切的關懷和巨大的鼓舞。此外,日產、雪鐵龍、雷諾、康明斯、沃爾沃、福特、現代等國際知名汽車集團高層相繼來訪,為工廠借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起到了積極作用。
繼往開來,裝配一線關閉后,職工們轉戰西坪廠區裝配十線工作。至此,歷時一年多的車輛工廠整體搬遷項目基本完成,結束了總裝業務“一廠兩地”的生產模式。
據了解,裝配十線是集“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于一體的全系列車型裝配線,年設計產能6萬輛,采取S型三段式布置,工藝總長度443米,首次采用地拖鏈和板鏈相結合的生產方式,可大大降低員工的勞動強度,消除作業困難。
據悉,昨日,裝配一線所有員工已轉戰到裝配十線,并開雙班作業,日產量從150輛逐步提升到200輛以上。
西坪廠區裝配十線新車下線。
再見,總裝廠區!西坪,我們來了!
關于總裝廠的故事,定格在了這個雨后的夏天——2020年6月28日11時28分,隨著裝配一線當天最后一輛東風天錦汽車下線,東風商用車車輛工廠總裝廠區結束了49年的生產歷史。四十九載芳華,這里是幾代十堰人共同的記憶,承載了這座年輕城市半個世紀的情緣。
總裝廠區就此關停后,其所有總裝業務將搬遷到西坪廠區,由此,車輛工廠徹底結束總裝業務“一廠兩地”生產的歷史。而在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的生產線上,東風商用車將在“智造”的路上闊步前行,抒寫新篇章。
1971年裝配一線建成
結束二汽擺地攤裝車歷史
2020年6月28日,對東風商用車車輛工廠總裝廠區的職工來說,注定難忘。
當日11時28分,在總裝廠區裝配一線,隨著當日最后一輛東風天錦VR鳴笛下線,1971年建設完成的東風公司第一條生產線——裝配一線完成歷史使命,光榮退出歷史舞臺。
總裝廠的建設始于1969年,彼時的十堰,還是一個偏僻荒涼的百人小村,窮山惡水,物資匱乏,正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一代“二汽人”手擎馬燈、人拉肩扛,艱苦創業。
1970年1月13日,總裝廠第一座蘆席棚車間開始建設,同年4月底在蘆席棚里進行了裝配線零部件的試制工作。當年一同進行的,還有主廠房的工程建設,設計和施工人員及配合作戰的總裝廠職工日夜奮戰,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就完成了主廠房的主體工程施工任務。
1971年6月10日,總裝配線在廠房內試裝車成功。當年7月1日,第一條生產線首次試裝汽車,由此結束了二汽擺地攤組裝汽車的歷史。
從第一輛東風卡車下線,一幅幅東風跨越發展的畫卷就此展開。就產品力來看,從上世紀70年代的“功臣車”“英雄車”,80年代建成年產10萬輛民用汽車生產能力,90年代填補中國汽車“缺重”的空白,到2006年扛鼎之作東風天龍面世并成為行業標桿,2019年第五代全新產品——東風天龍KL、東風天錦KR的上市……每一次創新,都成就了一代經典卡車。
隨著東風商用車的不斷煥新,老總裝廠已經無法滿足建設現代化工廠的條件,在這樣的背景下,2011年9月,以打造國際標桿綠色環保生態工廠為己任的東風商用車重卡新工廠應運而生。老總裝廠的裝配一線退出歷史舞臺,就此結束了總裝業務 “一廠兩地”的生產模式。
東風商用車總裝廠老廠區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產量居三線之首
裝配一線是東風的“功臣線”
6月28日, 57歲的劉興帶著滿滿不舍和裝配一線告別。1980年,不滿17歲的他進入總裝配廠,一干就是40年。隨著一線落幕,他也一同走完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再見了,老伙計,我們一起光榮退休了。”
50歲的雷向明在裝配一線工作已有32年,1988年,他從荊州技校畢業后被招進二汽工作。從平原到山區,雷向明從不后悔,看到手中下線的汽車駛向祖國的四面八方,是他一生的驕傲。
“我哪里都沒去過,在這里干了快一輩子,這里的一切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真是難以割舍。”32年來,雷向明把人生最好的年華留給了裝配一線。
故土難離,但在改革與發展面前,雷向明將這份難舍藏在心底。從2019年開始,他便前往新十線調試設備,“那里環境很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雷向明說,希望大家高高興興到西坪新十線,用最短的時間達到設計產能,讓老一線艱苦奮斗的精神在新十線落地生根。
裝配二班班長王忠,2000年當班長,到現在已經20年,說起裝配一線,他如數家珍。指著榮譽墻上一本本榮譽證書和金光燦燦的榮譽牌匾,王忠自豪地說:“在這上面有我的汗水,它們都是裝配一線輝煌的證明。”
王忠說,裝配一線是一條“功臣線”,之所以最后一個搬遷,就是因為它的產量為各線之首。當年老總裝廠3條線時,一線的裝車量幾乎占總量的80%。
工作的20年間,王忠在這里見證了十萬輛、百萬輛、五百萬輛汽車下線,他裝的車從EQ140到153,再到今天的天龍,一代比一代強。“現在開天錦真是享受,帶加熱的真皮座椅,司機們都夸東風車開著舒適。”
新起點新征程
“總裝精神”在十線落地生根
裝配一線關閉,東風商用車全面開啟新十線生產。
告別總裝廠區,“總裝人”迎來嶄新的歷史一頁。這標志著東風商用車淘汰落后產能、升級制造工藝、打造高效現代化工廠又邁出關鍵一步。
據介紹,裝配十線是東風商用車為滿足未來發展需求而新建的生產線,實現了“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在智能化方面,工業手機、大屏終端進行員工作業指示,大大提高裝配效率,實現裝配零差錯。比如在輪胎裝配中,采用視覺系統掃描輪胎二維碼,系統自動判斷輪胎位置及輸送地點,提高送胎的準確性。
在自動化方面,懸架型螺栓自動擰緊,設備參數自動傳輸、自動設置、自動上傳;在信息化方面,采用電動定扭工具,重保件信息
不僅如此,員工休息室緊鄰裝配線,環境優雅,微波爐、冰箱、自動售貨機一應俱全,讓員工感受到工作也是一種享受。
“告別,是為了更好地前行。”裝配一線是“總裝人”共同的記憶,“總裝人”51年的艱苦創業、砥礪前行,成就了可靠的東風商用車品質,也鑄就了敢打硬仗、踏實肯干的“總裝精神”,帶著這種精神轉戰新工廠,一定會創造更加輝煌的業績。
裝配一車間主任張來軍表示,一線關停,大家都很不舍,但這是改革發展必然趨勢,搬遷到裝配十線,是新的起點、新的征程。
工人們在裝配十線緊張生產。
東風“功臣線”退休,西坪裝配十線接棒,東風商用車將在“智造”的路上,闊步向前,抒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