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京津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同時發布三地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并將于5月1日起施行!
據了解,《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由三地同步起草、同步修改、同步通過、同步實施,是京津冀首個同步立法的實質性成果。從統籌油、路、車,推動綜合治理;源頭治理;重點治理和協同治理等方面,進行污染防治。
在《條例》同步實施后,京津冀將重點加強新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協同監管。并且重型柴油車超標排放將成為京津冀三地聯防聯控聯治的重點之一,工程機械、場內車輛等非道路移動機械也將納入監管范疇。
今年三地人大將以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為切入點,探索嘗試協同執法檢查,從監督工作角度進一步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
作為首部京津冀首部協同立法項目、同一文本三地施行的立法條例,同時也是我國首部對污染防治領域作出全面規定的區域性協同立法,除備受全社會的關注外,該條例實施又將對三地的執法、運輸等方面產生哪些具體現實影響?
河北省
河北省機動車保有量1687.6萬輛,境內每年在途重型柴油貨車約1.3億輛次。對大貨車司機而言,最期盼了解條例施行后執法監管將有何變化。
“新條例實施后,再檢出尾氣超標,就不只罰款和勸返這么簡單了?!笔仪f市鹿泉區機動車環保聯合檢查站站長侯占奎現場給大貨車司機普法,生態環境部門會出具維修復檢催告單,10個工作日內維修復檢合格才能“銷號”,否則就會被錄入超標排放“黑名單”,在京津冀三地“寸步難行”。
根據新條例,京津冀三地將實現超標排放車輛數據信息共享。比如,一輛天津超標大貨車在北京被查,京津冀三地生態環境部門都能通過平臺查詢到這輛車的超標信息,以后這輛車無論行駛到北京、天津還是河北,都將被重點檢測。
此外,為進一步推動京津冀聯防聯控,目前河北省正在與北京、天津會商,探索共同建立京津冀區域新車抽檢抽查協同機制,針對京津冀三地銷售車型,協同開展新車環保一致性檢查和在用符合性檢查,做好區域新車排放達標監管工作。
“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執行,關鍵在真抓,靠的是嚴管。”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高建民表示,河北省將進一步從嚴執法,組織開展重型柴油貨車專項整治,采取遙感監測、黑煙抓拍、路檢路查及入戶抽查等手段,加大車輛檢查力度和頻次,依法打擊超標排放行為,并每月溯源前10名排放檢驗機構,倒查責任。
同時,將河北省全面排查重點用車單位,逐一登記造冊、建立名錄,采取分級分類差異化措施,對符合治理條件的安裝尾氣凈化裝置和在線監控設備,不具備治理條件的依法依規淘汰。
對于非道路移動機械采用一臺車一個“身份證”的方式納入監管!條例首次將非道路移動機械納入監管范疇,規定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登記管理制度。目前,河北省已按照生態環境部統一要求開展編碼登記工作,編碼登記非道路移動機械3.99萬臺。
今后,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將禁止進入各市劃定的區域。河北省各市已于2019年7月1日前全部完成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劃定并向社會公布,并對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種類做了明確規定。如果違反規定,將依法進行嚴厲處罰,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天津市
條例實施后,天津在此基礎上,將針對柴油車污染治理等工作,將從監管、運輸結構調整、區域協同等多方面,采取力度更大的措施:
天津港今年6月底前將停止國三柴油貨車集疏港,淘汰600臺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要求天津市焦化、水泥企業鐵路運輸比例達到80%和65%,鋼鐵企業大宗物料鐵路運輸以外的部分采用國五標準及以上車輛運輸;探索研究新車抽檢抽查協同機制,協同對新生產、銷售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大氣污染物排放狀況的監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