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所熟悉的天津是華北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天津還是危化品運輸較為發達的城市之一。據記者了解,目前天津市的危化品運輸車保有量約為8000臺,足以看出這一市場在車企和經銷商眼中有多么緊俏。
緊俏就意味著競爭,據了解,目前人們熟知的品牌在天津的危運市場中均有在運,其中不乏市場中的許多經典車型,新品要想在此扎穩根基絕非易事。不過,2016年年末才開始大舉進軍天津市場的中國重汽商用車銷售部,不久前卻定下了這樣的“小目標”:2017年目標銷量1000臺,斬獲3個億!
“蛋糕”雖大架不住分食的人太多。中國重汽商用車銷售部天津分公司的這個“小目標”能否實現?又該如何實現?
3月28日,以“贏勢17·鉅惠來襲”為主題的中國重汽汕德卡/斯太爾感恩回饋季活動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或許記者在活動會場的見聞能夠回答上述問題。
求精,用60年做1件事
2016年是中國重汽成立的第60年,這60年是波折的60年,也是奮進的60年,從1960年第一臺黃河重卡的下線結束了我國沒有重型汽車的歷史,到20世紀80年代引進的奧地利斯太爾技術,讓“斯太爾”時至今日仍舊被許多人看成重卡的代名詞,再到2009年與德國曼合作,為重卡高端化進程加速做出貢獻。
“中國重汽用了60年專心做重型車,”中國重汽商用車銷售部總經理鮑紅亮在回顧重汽60年發展歷程時表示。
中國重汽用60年的時間做重型車,將產品做細、做專、做精早已成為重汽人的目標。如此深厚的積淀,加之與時俱進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中國重汽足以成為各分公司和經銷商的堅強后盾,自然也就有信心提出如此“小目標”。
突破,從年銷百臺到月售千臺
據了解,如今中國重汽主打“品牌化戰略”,而汕德卡正是該項戰略中高端產品線上一大有力競爭品牌。而回顧汕德卡一路走來則可用“奇跡”一詞來形容。
2013年,作為中國重汽與德國曼合作之后的高端化結晶,汕德卡正式投放市場,但此時的市場對于這款高端新品而言無疑是“殘忍的”,市場在逐步趨于平穩,汕德卡在2014年的銷量只有200余臺,2015年則為500余臺。
但汕德卡卻不急不躁,用三年的時間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終于,轉機在2016年到來了,這一年汕德卡在國內銷量一舉突破4000臺,更是出現了一臺26個月跑出百萬多公里的“瘋狂重卡”,震撼了整個卡車圈。
而中國重汽商用車銷售部總經理助理馬春雷則向記者透露,進入2017年以來,汕德卡已經接到了超過2000臺訂單,僅3月份就有1000臺訂單。從一年200臺到如今一月1000臺,汕德卡證明了自己。
品質,打造可靠經濟的高端卡車
可以說,一款車的銷量是其品質最為直觀的體現,那么汕德卡究竟用哪些優勢征服了用戶呢?
①純正德國血統。首先,汕德卡是中國重汽引入德國曼整車制造技術的產物,發動機、車橋等關鍵總成部件均與德國原廠一致,車輛可靠性更高。
②大馬力,低速比。汕德卡馬力范圍覆蓋廣泛,最高可至540馬力,另一方面車橋最小速比為2.85。總成匹配度優越,在使車輛動力強勁的同時,燃油經濟性也更好。
③保養周期長。汕德卡系列產品搭載發動機為原裝德國曼MC系列發動機,保養周期為10萬公里;變速箱來自采埃孚,保養周期為16萬公里;后橋同樣源自德國曼,保養周期為10萬公里。如此,不僅提高了整車運營效率,更減少了車輛使用的總體成本。
④加工工藝高。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重汽與德國曼的合作不僅僅是引入技術這么簡單,還包含了全套生產線,以及對德國曼管理模式的學習。因此,盡管工廠坐落在山東濟南,汕德卡卻誕生于德系生產線。
信任,讓他們全都選擇了汕德卡
產品在市場中打拼,有了品牌和技術做后盾只能說有了良好的開端,而后如何進行,還要看用戶的口碑,這一點常年奮斗在一線的經銷商和用戶最有發言權。
天津市昶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有九年,一直從事重卡經營業務,2016年底開始經營汕德卡和斯太爾品牌重卡。總經理王偉告訴記者,決定接手汕德卡銷售業務主要還是源于對中國重汽品牌以及汕德卡本身的信任。
王偉表示目前在天津港地區汕德卡的主銷用戶群體是危化品用戶和干線運輸用戶。危化品運輸對車輛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操控性要求都極高,起初他們雖然對汕德卡有信心,卻沒想到汕德卡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獲得認可。
除了產品為推廣提供了保障,還需在服務方面下功夫。不就前中國重汽在業內首次提出了“不停車”服務,目的就在于保障用戶的運輸效率。
王偉告訴記者,為了真正實現“不停車”服務,昶友一方面積極聯絡已購車用戶,擴大“替代車”服務隊伍;另一方面,為盡可能保障配件供給,在用戶訂車之時都會留出一定余量,以及時為用戶提供維修保養所需部件。
據了解,汕德卡剛剛到店銷售便獲得5臺訂單,而后又獲得20臺批量訂單,而在28日活動現場,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汕德卡與斯太爾更是聯合斬獲現場訂單178臺。
記者了解到,此番有一家名為天津市龍海華運輸有限公司,一次性便訂購了20臺汕德卡用于油品運輸,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是該家公司初次與汕德卡接觸。
公司副總經理方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車隊早已有添置車輛的考慮,此前準備采購進口品牌卡車,偶然接觸了汕德卡。盡管此前并未使用過汕德卡產品,但經過對其市場表現和本身各項性能的了解,特別是車隊司機在試乘試駕后也表示,這款車在舒適性、操控性等方面均表現不俗,這才決定選購這款車。
對于一直使用國產品牌卡車的龍海華而言,此次批量采購的成本并不算低,他們又是如何來看待這一點的呢?
方銘告訴記者,由于危運的特殊性,一般車輛在運營8到10年時就要被淘汰,在這期間車輛就要經過無數次的維修與保養,雖然汕德卡的采購成本略高于國產車,但因其維修率低、保養周期長,8年下來的綜合成本還是低于一般車輛的,因此從長遠角度汕德卡才是更為經濟的。
以2小時售出178臺的速度來看,1年售出1000臺對汕德卡而言并非難事。而據記者了解,汕德卡今年在國內的總體目標是達到10000臺,如今看來以1月1000臺的速度,這也并非難事。
銷售數字是對產品的肯定,也是市場對產品認可度的直接反應。從少到多,從無到有,中國重汽做到了,汕德卡也做到了。曾經,重汽出廠的斯太爾在大江南北風靡幾十年,時至今日仍舊被很多人看成是重卡的代名詞,如今,汕德卡大有接棒斯太爾將經典傳承下去的態勢,我們相信,不僅僅在天津,不僅僅在危運領域,汕德卡還將有更為廣闊的施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