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重汽向行業扔了一枚不停車服務的“深水炸彈”,將自己再次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3月9日,中國重汽首創的“不停車”服務模式隆重啟動,并在全國全面實施推廣。一項顛覆傳統、超越極限、行業首創的新服務模式由此誕生,它的出現也為中國重汽“親人”服務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前夕推出此項服務,中國重汽在玩什么“花樣”?
用中國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劉培民的話來講,3·15前夕,為用戶干點實在的!這是對自己車輛質量的自信,倒逼服務效率提升,提高用戶運輸時效!這不僅是一種服務,更是一份承諾,一份對用戶,對社會的承諾。
這究竟是一份怎樣的承諾?在行業造成猶如深水炸彈般撼動人心的影響。
刷新卡車行業售后服務極限!
24小時內不能修復完好的車輛,怎么辦?
為保證用戶運輸的實效性,對運輸途中發生故障,不能繼續行駛的車輛,實施中國重汽“親人”快速救援服務,經預判24小時內不能修復完好的,將由中國重汽協調提供代用車,完成用戶的貨物運輸任務。
覺得等24小時時間太長?這些車型超過6小時就享受“不停車”服務
對于快遞快運、冷鏈運輸、綠化苗木運輸、牲畜活禽運輸、綠通運輸牽引車預判6小時內不能修復完好的,同樣啟用“不停車”服務。
什么車型能享受“不停車”服務?曼技術公路牽引車,車型為汕德卡“C系列”牽引車、豪沃“T系列”牽引車,不含危化品及重載版運輸車輛。
不僅如此,對于符合“不停車”服務條件,但不采用代用車的用戶,中國重汽則承諾:從停車起每滿24小時,補償用戶1000元,直至車輛修復完好為止;若代用車返回后,故障車輛仍未修復完好,每滿24小時補償用戶1000元,直至車輛修復完好為止。
不能在規定時間內修復完好,就免費提供代用車,不采用代用車就為用戶補償數以千元的損失,如此“豪氣”,中國重汽究竟哪里來的底氣?
能夠做出如此承諾,敢于做出如此承諾,實際上更是因為中國重汽對自身的產品足夠自信。
據介紹,曼技術產品大量推出后,得到了廣大用戶的高度認可。其中,中國重汽的11升、13升柴油機曼技術產品B10壽命達到150萬公里;三年來,曼技術產品已行駛百萬公里的用戶也開始大量涌出,據智能通跟蹤統計,每天日運營里程超一千公里以上的車輛比比皆是。
說到產品的質量,劉培民更是表現出了充分的自信,他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從一臺百萬公里車型,做到臺臺都是百萬公里車型。”
2016年7月1日,中國重汽第一臺連續行駛百萬公里的車型出現,到如今,已行駛百萬公里的用戶也越來越多,足以說明,中國重汽曼技術產品有替代進口車型的實力。
“做到臺臺都是百萬公里車型!”——這就是中國重汽的自信。
那么,做出如此承諾,對中國重汽而言又能收獲什么呢?
置身輿論風口浪尖
倒逼自身服務水平提升
如此“廣而告之”對用戶做出此項承諾,事實上,這也是中國重汽對自身的一種倒逼行為。通過用戶、輿論的監督,使中國重汽的服務水平得到更高的提升。
據了解,如果真正通過代用車解決故障車輛無法在規定時間修復完好的問題,一輛車就將給中國重汽帶來高達萬元,甚至更高的成本費用。因此,為了不增加服務成本,同樣讓用戶滿意,就是靠提升服務來盡量減少甚至避免代用車的使用。
劉培民表示:“推出此服務并不是鼓勵使用代用車,而是盡量保證車輛出故障后能在更短時間內修復完好,甚至是通過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做到車輛不出故障。”而這一點也正是用戶所希望的。
事實上,此項服務能夠與公眾見面,也是中國重汽通過三年時間不斷調研,積累資源才推出的。
如今,中國重汽已針對此項“不停車”服務擁有了六大保障:
產品質量保障;
服務網絡保障:目前,中國重汽的服務網絡遍布全國,擁有1000多家服務站。
配件及周轉總成保障:目前,中國重汽擁有兩億元配件儲備、數千萬的配件和周轉總成保障。
代用車資源保障:中國重汽有228個城市1000余輛代用資源車保障。
服務團隊保障:中國重汽從總部到服務公司有著近萬人的龐大團隊在支持著“不停車”服務。
信息化保障:中國重汽不斷完善的信息化手段也為此項服務作出保障,包括“服務一線通”、“智能通”、“智慧重汽”等平臺。
最后,劉培民還表示:“未來,中國重汽還將嘗試擴大‘不停車’服務車型范圍,在更多車型中提供此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