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譚旭光飛抵印尼雅加達,拉開了山東重工·濰柴動力全球第三場合作伙伴大會的序幕。這是譚旭光2024年的首次海外活動。2023年,山東重工集團已先后在中亞的阿斯塔納、中東的迪拜成功舉辦兩次全球合作伙伴大會,此次活動雖然是前兩次大會的延續,但這次選在雅加達舉辦,賦予了大會特別的意義。
1月20日-21日,譚旭光在雅加達調度集團各企業東南亞市場出口業務情況,在與大客戶交流時,他深情地說:“1991年,我常駐雅加達一年搞產品服務,33年后的今天又回到了雅加達。”
從某種意義上講,雅加達是譚旭光的福地,是他步履全球的起點。
1991的中國,改革仍在充滿未知的道路上摸索,國企處境艱難。這一年,剛滿30歲的譚旭光大膽提出,向東南亞派出建廠以來第一支駐外服務小組。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從計劃經濟“走出去”的人,譚旭光把濰柴在海外拓荒的第一個落腳點放在了印尼的雅加達。
為了把濰柴的發動機產品賣出去,譚旭光每天在熱帶雨林氣候的烈日下拿著地圖,對著印尼一萬多個島嶼逐一拜訪。一年多的時間里,幾乎把印尼跑了個遍,他去過最荒涼的小島,鉆過最深的船艙,不斷與當地代理商、客戶進行談判、交流。最終,他在印尼市場創下了發動機銷量1年增長10倍的奇跡。
1992年,濰柴成立進出口公司,譚旭光出任總經理。到1998年離開外貿公司時,他硬是用一臺臺柴油機換回了一年高達6000萬美元的外貿總額,使濰柴成為了中國機械行業出口創匯的一面旗幟。
譚旭光在雅加達開啟了濰柴海外業務的“第一個黃金時代”,也為濰柴在東南亞的船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33年后,當譚旭光再次回到雅加達。人們也許不會想到,這個當年懂技術、會維修,一心只為推銷柴油機的青年,會成為營收5100億元的在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工業裝備跨國集團的掌門人。
“要始終擁抱世界,參與全球競爭,讓我們的企業邁向世界一流。”譚旭光曾說,“國企優勢+市場機制+國際視野”是濰柴的成功之道。
濰柴的國際化大提速,從2009年收購法國百年企業博杜安發動機公司開始。當時,歐美很多企業因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陷入困境,在有著國際視野的譚旭光看來,這是世界產業轉移和新技術革命的重大機遇,他敏銳地看到了抄底并購的戰略機會。
譚旭光帶領濰柴人創造了濰柴國際化跨越的黃金10年,打破“七七魔咒”,所有并購企業整合后全部實現盈利,贏得了國外企業和當地社會的高度認可。
世界眼光讓譚旭光有著強烈的“競合”意識,他瞄準全球產業最前沿技術,哪里有資源優勢,就在哪里設立研發中心,打造了全球協同研發體系。
近年來,濰柴按照“一把手工程、家門口市場、當地化深耕、大項目帶動、全方位協同”思路,加快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布局和深耕,成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和提升的標志。
2023年9月,山東重工集團全球合作伙伴大會暨新產品展示會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山東重工成為行業內首家在國外舉辦全球合作伙伴大會的企業。兩個月后,山東重工集團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又走進連接亞非歐的重要樞紐迪拜。
世界處處是舞臺。在譚旭光的帶領下,積極出海、步履全球成了山東重工·濰柴動力發展的主旋律。
將山東重工·濰柴動力全球第三場合作伙伴大會放在雅加達舉辦別有深意。這里有譚旭光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有他的第一批忠實的海外客戶,也有他的一眾老朋友。
阿斯塔納背靠中亞,迪拜背靠中東、非洲,雅加達則是背靠整個東南亞。東南亞是中國的家門口市場,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參與者。譚旭光常說,一定要經營好“家門口”的市場,而東南亞也是集團真正實現國際化的戰略市場,未來要進一步開發好產品,服務好客戶,發揮好東南亞市場的示范作用,推動企業國際化的進程。東南亞市場當前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東南亞客戶需要更先進的技術和產品,這個濰柴最早開拓的海外市場,依然未來可期。
1月20日-21日,“舊地重游”的譚旭光馬不停蹄地會見了菲律賓、印尼、澳大利亞等地區的戰略合作伙伴,與他們交流產品在當地的應用情況,認真聽取客戶訴求,現場電話調度國內各企業,當場解決問題。
“我就是一個產品大銷售員!”譚旭光說,33年來,我們已從單一賣柴油機成功轉型為今天的高端裝備解決方案提供商,但他仍如同當年那個帶著地圖闖市場的青年一樣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