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虧損32.5億元!
這是吉利入主漢馬科技后,三年的經營業績。
今年一季度,漢馬科技再虧0.46億元,凈資產僅剩1.26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7.82%。
4月27日晚,漢馬科技發布停牌公告,擬收購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四川”)持有的南充吉利新能源商用車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充發展”)100%的股權。
這一“搶救性注資”舉動,被業內稱之為“保殼行動”。而這次注資的資產南充發展在4個月前的凈資產還是負數,經營業績同樣堪憂。
公告顯示,在本次交易前,南充發展進行了同一控制下的重組,重組前,2021年和2022年,南充發展總資產不過一兩千萬級別,凈利潤虧損數百萬元。
但到了2023年4月底,南充發展的總資產已經“做大”至11.19億元,凈資產為10.57億元,實現“脫胎換骨”。
5月16日晚,漢馬科技發布交易預案,次日復牌。
吉利入主后,漢馬科技業績不增反降
自2020年吉利商用車成為華菱星馬(漢馬科技前身)控股股東后,為加速推動其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華菱星馬先是更名為漢馬科技,后吉利又對其進行了資金投入、人事調整、資源整合等一系列布局。
然而,自吉利收購漢馬科技以來,其業績不增反降,虧損逐年加大。
近三年,漢馬科技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91億元、-13.36億元、-14.66億元,2020至2022年合計虧損32.5億元。
2022年年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虧損16.35億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87.94億元,較年初下降23.7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1.70億元,較年初下降89.7%。
今年一季度,漢馬科技又虧0.46億元,凈資產僅剩1.26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7.82%。
根據上交所股票上市相關規則,一旦上市公司凈資產轉負,將觸及退市風險條款,存在暫停上市或退市危機。
“殼”必須保住,漢馬科技經營能力存疑
作為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漢馬科技是吉利商用車業務的重要A股融資平臺,也是吉利商用車板塊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漢馬科技的“殼”必須保住。
南充發展“突擊增資”的目的昭然若揭,就是為了幫助漢馬科技“保殼”。吉利之所以要通過收購資產來實現保殼,主要是為了避免定增補充流動性觸發要約收購。
值得注意的是,漢馬科技的“保殼”出資方為“不超過35個外部投資者”,即是市場機構。在漢馬科技時運不濟的經營條件下,又有哪些出資方或機構,會僅為幫助吉利“保殼”而施以援手?
就算“保殼”成功,漢馬科技的經營能力也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面對主營業務面臨收入增長乏力、業績下滑、資產負債率高企的經營困境,公司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形式,收購控股股東吉利商用車集團旗下的新能源大中型客車業務標的資產南充發展 100%的股權,上市公司將有效加強在新能源大中型客車業務領域的布局,提高科技創新發展潛力,增強公司的資產質量和持續經營能力。”
漢馬科技的以上說辭,是缺乏說服力的,要都知道客車行業的發展形勢比卡車行業更為嚴峻。在國內市場,客車領域的市場集中度非常高,國內客車行業的市場競爭極為激烈,吉利要想從這些老牌勁旅們手中搶市場,勝算能有多大?即使“贏了”,可能也要付出更多成本。
而前不久,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中標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790輛純電動城市公交客車采購及全生命周期維保服務項目,其“超低中標價”,也備受業內所詬病和質疑。
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度漢馬科技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4.97%、8.6%、4.67%及-5.12%,處于相對較低水平且具有一定的波動性。
未來隨著同行業企業規模擴大,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行業的供求關系可能發生變化進而導致整體利潤率水平有下降風險。
對于漢馬科技的持續經營能力,上交所連續二次發起問詢,最后一次問詢,交易所要求漢馬科技結合籌劃重大資產重組過程中的關鍵時間點、參與籌劃人、內部審議程序等,說明本次交易是否專為應對前期問詢函而籌劃;若本次交易未能完成,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截止今日,漢馬科技仍未作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