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杭州經銷商反映當地貨車上牌難的問題,其中輕卡上藍牌更是難上加難。
據了解,最初在整車自重查驗過程中,車管所嚴格執行誤差100KG的標準(含人),但現在還要求箱體外觀、內外尺寸、技術參數必須與公告網上完全一致,標準化、輕量化材質的箱體想方設法挑毛病,甚至有車管所要求寫承諾書。但即使做到了這些,車管所也不給上牌。
有卡友曾表示,杭州甚至出現檢測站對藍牌貨車拒之門外的現象。
周邊政策松緊有度,為何杭州上牌特別難
部分經銷商反映,浙江省內不同城市對于貨車上藍牌有著各自的標準,比如杭州周邊城市對于貨車上牌政策就比較松緊有度。那么為何杭州貨車上牌尤其難呢?
在全國各地都在重點整治大噸小標的形勢下,大家上牌都不會很容易。除了當初引爆“大噸小標”嚴查的兩件事——2019年“5.21”焦點訪談事件、2020年10月份“吉林交通事故”事件外,還因2020年10月份,杭州出現重卡自卸車交通事故,從而引發倒查車輛上牌環節。
考驗前所未有,希望建立溝通解決問題
目前,因為貨車上牌難,杭州區域輕卡市場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銷量急劇下滑,經銷商們的生存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對此,杭州經銷商們表示,為了更好的配合車管所檢測站的驗車上牌工作,積極應對國家對大噸小標、生產銷售一致性的整頓和清理工作,積極倡導合規上牌,合法經營,希望就杭州貨車上牌的問題與有關部門建立溝通。
相關部門對車輛上牌環節上嚴加管控,打消了經銷商銷售不合規車輛的僥幸心理,凈化了市場環境,這是值得肯定的。
但筆者覺得,要治理也要發展,嚴格執行上牌程序的同時,還需要平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