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季度,山東重工集團交出成績單——實現營業收入1640億元,利潤總額77億元,工業增加值230億元,環比去年高位增長的四季度,分別增長23.5%、98.9%、29.9%。
成績的表象之下,是山東重工集團各個業務板塊精耕細作。
日前,首臺功率達2420千瓦的20M33發動機,在濰柴博杜安高速高端大缸徑發動機制造基地下線發往韓國,這是濰柴新研發的一款全新產品,進一步豐富了高速大缸徑發動機產品線。大缸徑發動機技術含量高、價值高、門檻高。此前該領域的“玩家”僅是少數幾家國際巨頭,我國長期在該領域依賴進口品牌。蓄勢“蟄伏”10年的濰柴,如今迎來了大缸徑發動機訂單暴增期,產品供不應求。眼下,一大批緊急發往北京、歐盟、北美、俄羅斯、墨西哥等地的訂單,正在抓緊趕制。這些緊俏的產品將用于大數據中心的備用電源、大型礦山的應急電源及大型電站項目。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動產品、市場、業務三大結構持續優化,濰柴進入了競爭力不斷提擋的“高端循環”。“一季度,濰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7%,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7%,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發動機產銷同比增長82.4%。”濰柴動力執行CEO張泉說。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關鍵是練好內功。改革重組以來,中國重汽集團持續加大智能制造裝備投入和技術改造力度,在大幅提升產品品質的同時,重卡產能由2019年的日產750臺提升至目前的近1500臺,實現了產能和效率翻番提升,大幅縮短了訂單交付時間,為中國重汽搶奪市場夯實了基礎。一季度,中國重汽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2%,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38%,利稅總額同比增長347%,工業增加值同比提高84%。加速核心技術突破不僅體現在傳統產業,在新能源業務上,濰柴也傳來好消息,與瑞士飛速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共同將其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燃料電池空壓機提供商。
山東重工集團不僅在新能源領域先行先試,在智能駕駛技術領域也率先試水。近日,筆者來到中國重汽濟南卡車制造公司總裝線,工人正在加班裝配寧波港訂購的29臺第三代港口電動集裝箱重卡。該批車搭載中國重汽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底盤,采用換電技術,可避免充電等待時間,不僅大幅提高運營效率,而且經濟節能,引領港口運輸新潮流。
早在2018年,中國重汽就向天津港交付了全球首輛L4級無人駕駛電動集裝箱重卡——HOWO T5G,為港口集裝箱運輸提供了高效智能化解決方案。目前,在天津港服務的25輛無人駕駛電動集裝箱重卡,自動駕駛運行總里程已超過40萬公里,為世界港口智慧化升級打造了“中國樣板”。
在出口方面,助力“一帶一路”方面,山東重工集團也有不俗的表現。發力全系列產品優勢,濰柴一季度出口業務表現十分亮眼,實現出口額1.1億美元,同比增長65%。其中,3月份發動機單月出口量突破3000臺,出口額4800萬美元,單月出口業績創歷史新高。中國重汽是重卡行業出口的標桿,連續16年穩居全行業第一,出口量占據中國重卡出口的半壁江山。克服海外疫情不利影響,中國重汽一季度也交出了一份“逆勢增長”成績單——新增整車出口訂單2.03萬輛,同比增長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