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菱星馬這次易主,買主是吉利,你信不信?
5月23日,華菱星馬(600375.SH )發布了關于控股股東擬轉讓公司股份公開征集受讓方的公告。
算上這一次,華菱星馬已經被馬鞍山市政府出售三次了。前兩次重組,均無疾而終。這一次,馬鞍山市政府找到的買主,不僅家底雄厚似乎更契合雙方所求。
這次公開征集受讓方,出資方詳細設定了多個嚴苛,但與此同時也更精準的條件,將受讓方范圍進一步縮小。
受讓方或其控股集團2019年總資產不低于2000億元,凈資產不低于500億元,具備乘用車和商用車生產資質,最近連續三年盈利,每年利潤總額不少于人民幣 50 億元,2019 年度經審計的合并報表營業總收入不少于人民幣2000億元。而且還要以現金方式支付全部股份轉讓價款,所有款項要過戶前結清。
放眼業內,能滿足這些條件的企業屈指可數。就在昨日,筆者從內部人士處獲悉,近段時間,吉利汽車相關人員頻繁出入華菱星馬汽車。在這敏感時期,這一行為不得不讓人引發無限遐想。
當然單以此則消息并不能就此肯定,這次的買家就是吉利。不過,從種種跡象推測,接盤華菱星馬的買家,最有可能的或許就是吉利。為什么這么說?
01、家底雄厚,志同道合
首先來看,吉利的家底。這次公開征集受讓方,雖然吉利汽車達不到要求,但其控股集團,即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資產早在2018年已超2000億元,其盈利能力亦完全符合條件。具體數據詳見下表:
(注:目前公開能查到2018年以及2019年度的營收業績,2017年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出入。)
這是其一。
其二,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華菱星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漢如提出4個新建議,內容涉及換電重卡、氫能重卡、甲醇重卡、漁船油改氣。
說起甲醇,你會想到誰?吉利or李書福。
當年吉利進入卡車行業,如果使用傳統燃料,更本沒有區分度,且沒有競爭力,所以必須另辟蹊徑。吉利做甲醇卡車,一是因為自己的能源戰略;二是因為要換道競爭;三是因為想要完善整個集團的產品線。
多年來,雖然甲醇產業政策與業內期待相比尚顯滯后,但吉利一直在致力于甲醇汽車的商業化。
今年是李書福第18次走進兩會,此前他曾不止一次提議推動甲醇燃料和汽車的普及,但是,今年他卻沒有再提相關議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今年有“志同道合的同行人” 已經提出他心中所想,他才沒有繼續在今年兩會為甲醇“振臂高呼”。
前面也提到了,推測受讓方大概率為吉利,不僅僅因為其家底雄厚,可在資金、管理、業務等方面為華菱星馬提供支持。對于吉利來說,華菱星馬對吉利在卡車行業發展,能形成很好的優勢互補。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首先,吉利李書福所堅持的甲醇發展戰略,華菱星馬劉漢如同樣也一直致力于在卡車行業推廣甲醇重卡。如果吉利重組華菱星馬,其相當于既獲得了其在傳統燃料重卡以及專用車市場的份額,更有效解決了甲醇發動機研發制造的問題。
02、雙贏的買賣,你會拒絕嗎?
不少人對劉漢如堅持自主研發發動機,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拖累業績有諸多不滿。當年劉漢如力排眾議,堅持自主研發發動機的背景,筆者也有幾分印象,幾年前,筆者參加華菱星馬的商務年會時,就已經注意到當初引進日本三菱發動機技術已經快到最后使用期限。之后選擇外購走同質化路線還是走自主研發這條創新路線?劉漢如堅定選了后者。
而今再看,此次吉利如若出手,看重的應該還是華菱星馬自主研發能力。華菱星馬自主研發的漢馬發動機,在歷經幾年市場培育下,目前已實現百萬公里突破。如今,華菱星馬不僅具備整車及上裝的生產能力,更是目前國內少數幾家能夠自主研發生產核心動力鏈的重卡廠家之一,實現了重型底盤、核心零部件一體化生產。當然華菱星馬也為此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自主研發技術固然好,然而現實是殘酷的,燒錢并不輕松。對于實力偏弱,產銷規模不大,家底也不豐富的華菱星馬來說,更是如此。
所以,如果受讓方家底不夠雄厚如何能接下來華菱星馬這個盤子?在商言商,吉利現在出手價格也比較合適,本次公開征集轉讓的價格擬不低于人民幣5.14元/股,按此計算,此次接盤全部8468萬股,僅需要資金4.35億元。而2017年華菱星馬與恒天集團談合作時,這8468萬股還要價6.15億元。
如若吉利接手華菱星馬,其以后甲醇重卡發動機自可不必外購,還解決了一體化生產的難題。這對于雙方來說不失為一個雙贏的買賣。
分析到此,你再細品華菱星馬發布的《關于控股股東擬轉讓公司股份公開征集受讓方的公告》里面描述的背景和要求是否更覺得意味深長?
最后說句題外話,吉利汽車當年借殼上市,起初,吉利曾想借道安徽的全柴動力,實現A股間接上市。雖然這場股權收購以失敗告終,但另一個安徽人賀學初出現了,成為吉利上市的“關鍵先生”。緣分就是這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