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華菱星馬還是扛不住了……
近日,華菱星馬(600375.SH )發布了關于控股股東擬轉讓公司股份公開征集受讓方的公告。其中,華菱星馬控股股東安徽星馬集團及全資子公司華神建材擬通過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轉讓所持公司全部股份。其中,星馬集團本次擬公開轉讓公司2413.6萬股,華神建材本次擬公開轉讓公司6054.48萬股,合計846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5.24%。
其實,華菱星馬早有資產重組的想法,只是一直未能如愿。
重組兩次無疾而終
坊間傳言,曾經劉漢如(華菱星馬董事長)曾向王金玉(福田汽車前任總經理)做過并購的邀約,但最后還是不了了之。這則傳言的真實性先不做考究。現實情況是從2014年開始,華菱星馬公司財務狀況特別嚴峻,一度虧損嚴重,市值縮水。馬鞍市政府為保其活命,啟動過兩次重大重組計劃。
最早是2015年,計劃與安糧秀山進行重組,無奈標的資產安糧秀山未能達到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的標準,重組計劃只能作罷。
此后,2017年6月,華菱星馬又傳出重大資產重組消息,公司實控人星馬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華神建材與恒天集團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將持有上市公司的8468.09萬股份全部轉讓給恒天集團,占總股本的15.24%,交易總價約為6.15億元。此事在當年10月,各方就《股份轉讓協議》中承諾事項商議(即股份受讓方適時注入優質資產,并承諾在2020年前使華菱星馬及相關產業在馬鞍山本地產值達200億元人民幣。)最后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又無疾而終。
細數排名前十的重卡企業,不是有大汽車集團的財務公司支持,就是本企業自己有財務公司,因此在用戶貸款方面,政策也更優惠,這讓沒有大集團背景的華菱星馬一直處于競爭劣勢,從近幾年的營收報表上可知,華菱星馬經營狀況并不樂觀。
2017年,華菱星馬實現營收59.9億元,同比增長47.9%;凈利潤5585萬元,同比下滑26.08%。2018年,實現營收72.9億元,同比增長21.70%;凈利潤5949萬元,同比增長6.52%。2019年,實現營收63.8億元,同比下滑12.48%;凈利潤4327萬,同比下滑27.27%。
最后一根稻草
在如此窘境下,今年的疫情更是成為壓垮華菱星馬的最后一根稻草。今年一季度,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華菱星馬實現營收10.7億元,同比下滑44.27%;凈利潤虧損10.96億元。虧損已是十分嚴重,要知道在虧損最嚴重的2015年,華菱星馬全年也只是虧損了9.4億元。
重組已是迫在眉睫。雖然當前形勢已是火燒眉毛,但他們并沒有因此降低條件,反而對擬受讓方設置了嚴苛的條件。
受讓方或其控股集團2019年總資產不低于2000億元,凈資產不低于500億元,具備乘用車和商用車生產資質,最近連續三年盈利,每年利潤總額不少于人民幣 50 億元,2019 年度經審計的合并報表營業總收入不少于人民幣2000億元。而且還要以現金方式支付全部股份轉讓價款,所有款項要過戶前結清。
從這一系列要求條件看,如此財大氣粗的擬受讓方最有可能符合條件的應該是吉利控股集團或上汽集團。有位名為錦瑟無端股友分析,此次申報受讓意向只有僅僅10個交易日(5月25日到6月5日)。這10個交易日內需要提交所有申報材料,繳納3000萬元保證金。一個大型汽車企業控股集團會在10天內決定并購一家汽車企業嗎?一般流程是不可能的。這也就得出推測結論:擬受讓方已經鎖定,或許現在是在走流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