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治超管理信息化研討會召開,專家認為應突出信息化建設——治超:打造“一張網” 全國“一盤棋”
經過40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公路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與此同時,以超限超載為代表的行業頑疾,嚴重制約著公路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據交通運輸部門測算,車輛超限超載達到30%,公路養護費用就要增加200%;車主和駕駛員超限超載每盈利1元,就會造成公路損失300元。6月5日,記者從全國治超管理信息化研討會上了解到,我國今后將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手段,打造全國治超“一張網”,實現全國治超“一盤棋”。
全國統一的治超行動開始于2004年,原交通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在全國開展車輛超限超載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國集中組織開展治理車輛超限超載工作,成立全國治超工作領導小組。2016年8月19日,交通運輸部頒布《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進一步加強治理超限超載。
近年來,隨著我國路網體系建設日臻完善,公路管理養護任務更加艱巨,超限超載行為所帶來的危害性進一步凸顯,而傳統的以人海戰術、各自為政、信息專享等為特征的管理手段,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治超工作。
與會專家認為,如不采取新的有效手段加強治超工作,改革開放40年來構建的路網體系,勢必逐漸喪失滿足功能需求的能力。因此,新形勢下的治超工作必須突出信息化建設。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信息所高級工程師張新虎表示,完善監管網絡,實現網格化精準動態管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信息云等信息手段,是提升治超工作規范化和效率的關鍵。
通過建立健全治超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整合路面、源頭和各治超卡點采集的數據,強化數據的分析,可以有效提升治超工作的精準性,不少省份已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實踐和探索。
山西省采用新技術,實現對多軸貨車的精準稱重,確保高速公路零超載。山西全省高速公路300多個入口建設了超限檢測裝置,對所有進入高速公路的貨車入口進行檢測,實行“入口檢查、出口倒查”機制。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行政執法局副局長江濤介紹,河南省已建成運行的128個公路超限檢測站(點)都安裝了“四級聯網”系統,可進行違法案件辦理、處罰信息抄告、遠程視頻監控等,實現了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超限超載黑名單等治超信息的共享查詢與應用,形成了可取證、可抄告、可倒查的治超執法監管閉環。
各地通過制定權利清單,完善執法公示和全過程記錄等相關制度,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強化依法治路。不少省市的執法人員深入企業為貨運司機主動提供服務。吉林省積極幫助白山市貨運物流行業轉型升級,受到企業點贊。安徽省圍繞服務創新管理思路,針對重點貨運企業專人上門服務。
隨著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印發《全國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省級工程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計劃建立部級平臺“全國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和省級平臺“省級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交通運輸部公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打造全國治超信息化管理的“一張網”,可以整合全國治超相關信息資源,支撐信息化條件下治超業務轉型,提升交通行業治理水平。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王太表示,構建全國統一規范的治超信息化平臺,實現“全過程記錄、全業務上線、全路網監控、全鏈條管理、全方位服務”的目標,是建立科學長效治超工作格局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將在頂層設計、實施標準、部省級工程建設、治超聯合執法常態化、制度化等方面下功夫,綜合施策,久久為功。
專家認為,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信息的互聯互通,逐步將治超信息拓展到全國范圍,建立數字化的治超信息共享系統,完善政府、社會共同參與的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的“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將有助于真正實現全國治超“一盤棋”,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