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關于17.5米大板的話題可謂是不絕于耳,尤其是2016年921治超之后,時不時的就會有關于治理17.5米大板的消息流出。但近兩年的時間已經過去,這種被稱為行業“bug”的車型卻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不過在最近,又有消息傳出,個別地區已經開始針對17.5米大板進行治理。一次又一次的“治理”,不禁讓人懷疑,這一次,狼真的要來了嗎?
● 需求量大 套牌猖獗
一款車型的治理與否,之所以能在行業里引發這么大的震動,主要原因還是這款車在運輸市場里的保有量和優勢太大了。雖然國家早在十年之前就取消了它的公告,但巨大運營優勢,催生出了巨大的需求量,為此不少人鋌而走險,選擇套牌運營。所以業內也流傳著這樣的說法"17米5大板,十臺有八臺都是套牌的",雖然不一定準確,但也可見一斑。
在某些直播網站上,不少掛車廠的業務人員經常發布一些17.5米大板出廠的小視頻,一臺臺嶄新的17.5大板被制造出來,發往全國各地,也從側面印證了這款車大量套牌的說法。
違規車型就這么明目張膽的被制造出來,而且廠家還毫不避諱,光明正大的拿來銷售和宣傳,監管部門真的就看不到嗎?為什么就不能從源頭治理呢?這恐怕需要監管部門來好好思考思考了。
● 擾亂貨運市場 有歡喜有憂愁
剛剛前面也說了,這款車的公告早在十年之前就被撤銷。按照法律規定,貨運營運車輛使用15年必須報廢,現存的這批車應該很快就會陸續淘汰,根本無需專門治理。可為什么每次一提到治理,大家的反應還是這么大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合規合法的13米車型,面對17米5大板,沒有絲毫競爭力,這一部分的卡友迫切希望盡快治理這種違規的車型,讓運價回歸到一個比較健康的狀態;
第二,擁有17.5米大板的用戶,希望自己的運營優勢能夠保持下去,極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車成為被整治的對象。所以,每次一有治理的消息流出,總能在行業里掀起軒然大波也就不足為奇了。
● 13.75米低平板專用車隨法規出世
但是不管治理與不治理,貨運市場從來都不缺攪局者。現在,新的攪局者已經出現,它就是——13.75米低平板專用半掛車。
由于17.5米大板已經無法上牌,但很多不可解體的大型貨物確實也需要卡車來運輸。為此,2016版的GB1589中出現了新的用來運輸大型貨物的車型,它就是13.75米低平板專用半掛車。當然,規定也很明確:
第一,輪胎名義斷面寬度不得超過8.25英寸或者不超過245毫米。
第二,和牽引車的連接部位為鵝頸式,不可和車身等寬。
第三,掛車貨物承載面距離地面高度不可大于1.15米。
第四,車身外廓尺寸不得超過3米。
通俗一點說,13.75米低平板專用半掛車的最大寬度為3米,使用小輪胎,鵝頸部位只起到連接牽引車的作用,不可用于載貨。最重要的是,它只能運輸體積較大且不可解體的貨物。
● 鉆法規空子 專用車型恐被濫用
不過現實情況很殘酷,只要能合法上牌,想運輸什么貨物就運什么貨物,畢竟13.75×3米的車身,相對于普通的13米的半掛車,運營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用來運輸普通貨物的時候。
前幾天,我在某地的上牌檢測站內,就看到了前來上牌的13.75米低平板專用半掛車的身影。從外觀來看,確實采用了鵝頸結構,前后不等寬。但是,稍微細心一點的卡友們一眼就能看出來,它的鵝頸部位是有預留結構的。也就是說,上好牌照以后,它分分鐘就可將不能載貨的鵝頸部位改裝成可載貨的平臺。
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么做就是為了運輸普通貨物。它的載貨量雖然比不上17.5米大板,但還是可以輕松碾壓常規的13米掛車。
一些掛車制造企業,甚至將此類違規產品視為自己的“拳頭產品”,大肆在微信、快手等平臺打廣告傳播,力圖謀求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