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汽·品質鑒證之旅第3天,我們將從新都橋出發前往巴塘。同時海拔也提升到了3500米以上。不等風景看老,眾人的眼光就被一臺重汽HOWO T7H吸引,在路上看見一臺卡車不稀奇,但是如果你見一臺正在行駛的卡車加裝攀巖,攀巖石上還有人正在向上,那你會不會感到驚訝?
中國重汽完成行進中的卡車攀巖
不必驚訝這是中國重汽·品質鑒證之旅中的一個重頭戲,也是重汽挑戰的一個艱難項目。可想而知在3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在行走艱難的318國道上,在行駛的卡車上,攀巖就不僅僅是攀巖這么一個簡單的事。
這樣的環境下攀巖對攀巖選手的體能、技能、和心理都是一個考驗,上車之前選手們也有一點興奮和緊張,但是登上車之后他們發現,車輛行駛的是四平八穩,在車上攀巖感覺和平常一點區別很小,唯一不同的是身邊不斷變換的風景。
攀巖原來還可以這樣
我們來分析一下,本次挑戰一共分成三組,每組由一個攀巖手和一位司機配合行動。今天攀巖的難點就在于攀巖動作要在一輛行駛的卡車上,這輛車行駛的越平穩,對攀巖手就越有利,看來重汽之所以敢在這么高的海拔做這種挑戰,并非一時起意,一定是對自己的產品有著充分的自信。
那么我們就來看看重汽車在挑戰中的實際表現,是否也讓選手們一樣的認同。
據駕駛員曾俊所言,駕駛卡車是小事一樁,但駕駛卡車進行攀巖自己還是第一次,自己也是小心翼翼,起步掛檔穩加速,好在重汽HOWOT7非常平穩,搭載的MC11是曼D20國產化的產品,發動機重要配套件均采用德國曼原供方開展國產化。動力更強,行駛很平穩在318國道復雜的路況下一直保持充足的動力,不會因為動力不足而產生晃動。
如果說駕駛技術是駕駛員可控的,那車輛的狀態就屬于不可控因素了,因為車上拉了正在攀巖的選手,所以他最擔心車輛在高原出現故障。后來他才發現自己的擔心是多余的,曼技術發動機B10壽命達到150萬公里,保養里程長達8萬公里,單月運營里程高達3萬公里以上,即使在高原地帶依然能夠穩定輸出動力。同時底盤大量采用國際頂級部件(如德國采埃孚(ZF)轉向機和油泵,威伯科(WABCO)離合器操縱系統、全車制動閥、換擋系統各操縱控制閥等等),這樣車輛的穩定性足夠讓車輛毫無障礙的完成挑戰。
攀巖車,HOWO-T7H 400馬力8X4載貨車
曾俊還提到了另一個重要因素,這款車采用了駕駛室四點全浮,帶高度調整、靠背腰部支撐加熱、剛度調整、快速充放氣等功能的氣囊座椅,他全程都處于最佳的駕駛狀態,這樣他就可以把車開的更平穩。同時四點懸浮氣囊還可以減少駕駛與道路顛簸帶來的共振,減少貨箱的顛簸感,變速箱換擋非常平順,不會引起換擋抖動,這些都非常有利于選手攀巖。
攀巖車駕駛員點贊中國重汽
挑戰過后,記者采訪到了攀巖界的歡子,談到感受時講到:“在行駛中的卡車攀巖與想象的大不同,而且自己是第一次在卡車上攀巖,還是很緊張,但是司機配合的很好,車輛的平穩性能也很好,慣性晃動都在我可控的范圍內,完成起來并沒有太大難度,這次卡車攀巖我給一個字評價——穩。”
現場的重汽技術人員解釋到,質量越大慣性越大,重汽車輛采用前后少偏簧+曼技術車架+同排量最輕發動機+高強度輕量化曼技術車橋+鋁殼變速器+鋁合金鋼圈等,滿足整車最優輕量化;MC11發動機應用了蠕墨鑄鐵材料,抗張和抗疲勞強度更高,自重更輕MC11僅955kg,HOWO T7H輕量化之后慣性變小,在剎車、轉彎方面就更好控制,行駛起來更加的平穩。
歡子,卡車攀巖還是第一次
平穩性好,這是還一個非業內人士的評價,其實平穩性好正是重汽車的各種優良性能的綜合體現。我想攀巖這項運動也預示著中國重汽要勇攀高峰,接下來中國重汽還要完成更多的挑戰,相信這樣的好車一定能夠輕松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