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交通運輸行政執法支隊7月19日透露,為進一步提升執法效能,確保高速公路設施和橋梁安全,將自20日起啟動深圳高速公路收費站治超非現場執法,正式開啟科技治超的新模式。
高速公路收費站治超非現場執法,就是運用互聯網技術,通過高速公路收費站設置的交通技術監控設備遠程采集數據,利用大數據處理技術進行違法發現,對非法超限超載運輸行為進行事后處罰的執法模式,實現從現場接觸式、即時處理的傳統執法方式向非現場的、事后的、智能化執法方式的轉變。
“該模式下采集的證據客觀、準確、高效,能形象、直觀、清楚地反映超限超載運輸違法事實,既能大幅度提高執法效率和水平,又能避免執法人員與違法行為人的直接接觸,排除了現場執法的一些干擾因素,最大限度促進執法客觀公正。”有關負責人說,通過高速公路出口收費站治超非現場執法,與高速公路收費站入口阻截勸返一起,使非法超限車輛無處可藏,對違法當事人也能發揮震懾作用,促使他們消除僥幸心理,提高守法自覺性,從而達到有效打擊和遏制非法超限運輸,保障人民群眾的出行安全,保障公路橋梁的服役安全。
根據省交通廳安排,廣州、珠海、佛山、惠州、江門、茂名、肇慶等7個兄弟城市已先期開展試點工作。從試點情況看,以珠海市為例,珠海市自從開展高速公路出入口治超非現場執法開始以來,立案查處治超案件2692宗,其中46%已接受處理,并且形成了案件發現、告知、處理的規范化、標準化執法模式。廣珠西線實施試點示范以來,南屏收費站出口超載超限貨車數量由316車次/月下降到202車次/月,減少了36%,貨車超載超限行為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
深圳市高速公路收費站治超非現場執法系統自7月分開始試運行,從目前運行情況看,該系統采集數據準確、圖像清晰、數據傳輸穩定,已經完全具備正式運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