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跨省的駕駛員朱某拿著從河南省滎陽市寄出的《超限超載違法行為處理通知書》來到了滎陽市交通運輸局違法處理大廳。朱某說,自己之前的確駕駛超載車輛途徑滎陽,原以為可以“悄然而過”,不曾想卻被該市動態稱重系統“捕捉”到了身影,并收到了跨省《通知書》。“真有這么厲害嗎?”帶著這樣的疑惑,朱某向工作人員提出質疑,一定要弄個明白。工作人員在電腦上打開了“河南省公路路政治理管理系統”,輸入了車牌號后,朱某通過動態稱重時的高清照片和車牌、車速、軸數、總質量、超載率等信息赫然顯現,工作人員隨即為其打印了抓拍信息,看著這樣的“鐵證”,朱某心服口服的繳納了罰款,辦理了處理手續,并表示以后要依法運輸,不能存在僥幸心理了。滎陽市科技治超系統自2017年2月18日正式啟用以來,已累計查處非法超限超載運輸車輛584臺次,扣2892分,處罰金119萬元,實現了從“人工治超”向“科技治超”轉變,開啟公路治超“非現場”模式。
2015年以來,滎陽先后投入資金近2000萬元建成賈峪樓李、崔廟三山河、高村牛口峪、喬樓沈洼四個卸貨場,安裝限寬限高設施21處,購置流動執法車2臺;在主要路口、路段,規劃建設7處動態稱重檢測系統及40處源頭稱重系統。路面動態稱重檢測系統、治超卸載場稱重檢測系統、源頭治超稱重檢測系統、信息中心為架構“四位一體”的科技治超系統,構筑起一道“天眼”讓滎陽境內超限超載車輛無處可逃。3月16日,鄭州市超限超載治理工作現場會召集鄭州各縣市、上街區、有關部門負責人齊聚滎陽觀摩學習車輛超限超載治理工作經驗。
滎陽動態稱重檢測系統包括“高速動態稱重、車牌識別儀、視頻全景監控、現場LED情報顯示、計算機系統、數據傳輸系統”等功能。不僅能夠準確檢測到通行貨運車輛的車型、車牌號、整車重量、超重數量、車速、超限超載率等數據,同時還能將檢測信息傳輸至滎陽市科技治超監測中心,為依法查處提供依據。從而實現對超限超載車輛的“精準打擊”,大幅度地降低了公路治超中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工作風險。
滎陽市南部鄉鎮是傳統的建材之鄉,所供建材約占省會總需求的60%,貨運源頭企業眾多。為從源頭遏制企業超限超載行為,滎陽在南部山區40家重點貨運企業建設源頭治超稱重管理系統。車輛通過稱重系統時,全方位視頻監控,準確識別車輛出廠尺寸、軸數、核載量、實載量等技術信息,并上傳至監測中心,以此作為對違法企業的處罰依據,有效管控企業,最終實現“互聯網+”平臺的源頭治超管理模式。目前,該市共對21家貨運源頭企業處罰37次罰款59萬元,開創了全省對貨運源頭企業處罰的先例。
為杜絕執法人員與超限超載司機串通違法,滎陽市在四個治超卸載場,設置視頻監控系統,對涉嫌超限超載、改裝車輛在卸載場的稱重、卸貨、測量等執法過程實時監測,稱重系統采集數據實時上傳。動態稱重檢測系統、貨運源頭稱重檢測系統、卸載場視頻監控系統及稱重系統采集信息全部傳輸到科技治超監測中心,與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交通運管、公安交警等部門聯網,實現信息共享,實施“一超四罰”,從而極大提高辦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