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三角輪胎董事長丁玉華建議,中國輪胎要想在世界上立足,就必須加快推進供應側改革,調整產品結構,淘汰低端產能,持續提升產品的質量和性能,適應國內外消費者選購優質輪胎、高性能輪胎、綠色節能安全輪胎的需求,全面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數據顯示,我國輪胎產量已連續12年位居世界首位。據統計,2016年全國輪胎產量6.1億條,其中商用車輪胎1.21億條,乘用車輪胎4.44億條,斜交輪胎4500萬條,產品子午化率達到92%,出口占比40%左右。但我國并不是輪胎工業強國。整體來看,中低產能嚴重過剩,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在質量、品牌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近年來,國際上針對輪胎的技術門檻不斷提高。歐盟實施了REACH法令和輪胎標簽法。受歐盟此舉帶動,美、日、韓等國家均推出了新的輪胎標準法規;巴西、沙特、印度等推行輪胎新規的節奏也在加快。而目前在我國,輪胎產品標準只有國標和CCC等基本標準。
丁玉華建議在與國際標準對接的基礎上,制定更為嚴格的國家技術標準,特別是要將輪胎的滾動阻力、濕滑等性能指標納入CCC認證,提高產品技術門檻;由國家立法強制推行輪胎分級制度,對輪胎的燃油效率、滾動噪聲和路面抓著力等關鍵性能指標進行分級認證,引導市場消費;制定輪胎可追溯法規,以輪胎單胎可追溯性為基礎,推動實行輪胎召回和消費者保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