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大眾使用私家車,無人駕駛卡車的需求可能更迫切一些。
按照傳統車廠及供應鏈各方公認的時間表,無人駕駛在私家車上大規模商用最早也要等到2021年。
無人駕駛卡車
而專門用來運送長途貨物的卡車公司已經有點兒等不及了。在美國,有不少無人駕駛初創公司開始跟他們尋求合作,給重型卡車安裝上激光雷達和各式各樣的傳感器,再利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等技術,讓這些卡車能在高速公路上自動行駛。
上個月,成立不久的技術公司Embark正式公布了自己的一整套無人駕駛卡車方案。
跟去年Uber收購的無人卡車公司Otto的方案類似,Embark無人駕駛系統允許卡車司機在行進過程中休息,但在進出高速路口時仍然需要手動操控。
對于貨運卡車的運營方來說,無人駕駛帶來的直接好處是可以保證卡車司機的工作時間不超過法定時長,從而避免因此發生的罰款甚至交通事故損失。
另一方面,據美國交通研究院估計,現在全美的卡車司機數量嚴重不足,缺口大約在10萬人左右。接下來的十年里,當嬰兒潮這一代人陸續從工作崗位退休,卡車司機會更加稀缺。很少再有人愿意長期從事這樣危險的職業。
如果無人駕駛技術能夠全面替代卡車司機,100% 地順利完成貨運任務,將為企業節省下相當可觀的一筆開支。
從商業模式上看,專門針對卡車進行無人駕駛研究的初創公司有營收狀況還不錯的客戶群,就是那些卡車的營運企業。相比通用、福特等傳統汽車制造商,他們更愿意為無人駕駛技術或方案買單。
同樣的商業模式也被無人駕駛卡車公司Starky 所采用。只不過,從技術水平上看,各家公司的無人駕駛卡車方案并沒有拉開差距,采用的激光雷達和軟件系統等上游部件也大同小異。
整個無人駕駛卡車行業的進步可能還需要更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