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汽2016年原目標與最終實現
原定目標:銷售整車16.2萬輛,其中重卡10萬輛,輕卡6萬輛,客車2000輛,市場占有率提高1個百分點。
最終實現:中國重汽集團銷售整車超過20萬輛,同比增長28.4%;銷售收入超過700億元,同比增長14%;利稅總額35億元,同比增長33%。
出口:全年實現整車出口2.5萬輛,占全國重卡行業出口總量的40.2%,連續十二年牢牢占據國內重卡企業出口首位。
2017年目標:力爭整車銷售實現22萬輛銷量目標。中國重汽集團銷售部目標7.8萬輛,濟南輕卡部目標沖擊5萬輛。
重卡板塊中,牽引車銷售同比大幅增長37%,從以前占比不足10%提高到42%,其中銷售部牽引車銷量比重達到51.2%,比去年高出8.3%個百分點;攪拌車和自卸車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71%和35%。繼續保持絕對領先地位;曼·T/C系列產品銷售同比增長59%。其中12月分交付曼技術產品過萬。全集團曼技術產品銷量已達到重卡總銷量的51%。
中輕卡版塊迅速崛起成為中國重汽產業支撐力量,其中,輕卡版塊銷售整車超過7.5萬輛,較去年提升35%。
高層對話:全方位解讀中國重汽現在&未來
全局
馬純濟:2016改革成果收獲之年 結出金葫蘆
2016年是中國重汽的“改革創新升級年”,在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很大實效。可否請馬書記介紹一下2016年中國重汽針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了哪些具體工作?取得了什么樣的成績?
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馬純濟
2016年是中國重汽改革成果收獲之年,近幾年我們一直在改變我們自己來適應市場發展,中國重汽供給側改革通俗講就是,“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造什么”。這是我們面向市場實現發展,走向輝煌的重要轉變。以前我們比著葫蘆畫葫蘆,后來學會了比著葫蘆畫瓢,到后來我們研究如何把一個金種子結出一個金葫蘆。我們從2009年跟德國曼簽訂戰略合作后,把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引進到中國,進行消化吸收再創造,這個技術儲備的過程,讓中國重汽成長很快。2016年我們首次提出“曼技術+智能化“的新思想,將曼技術產品跟智能化結合一起,實現車輛制造和管理的智能化,堅持民族品牌自主創新和德國朋友合作共贏,走向世界。
未來
蔡東:2020年曼技術產品發動機全線升級至國六
在2016年9月19日紀念中國重汽成立60周年大會上,中國重汽推出了I代首款智能卡車,這也是我國第一款智能卡車。作為國產重卡技術的風向標,中國重汽是如何判斷未來重卡技術趨勢的?會有哪些新趨勢出現?中國重卡未來三四年間應該做好哪些技術儲備? 到2020年,中國重汽的“智能卡車”能做到什么程度?
中國重汽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蔡東
現在我們掌握的智能技術主要應用于卡車運輸安全性領域。至于其它智能化技術,我們還做進一步優化,因為畢竟國內卡車的使用工況跟國外不一樣,所以還要做適應性調整,在使用過程中減少誤報率。未來重卡排放升級2020年會走向國六,當前,我們13L和7L曼技術發動機已經取得歐六排放歐盟認證,接下來,我們將用兩三年時間,把曼技術發動機全線升級到國六。國內重卡走向自動駕駛還需要時間,完全實現無人駕駛需要國家法規支持,下一步能做到的是車與車可以實現互聯。
質量
王善坡:生產制造水平有質的提升
有制造業專家指出,無論是“中國制造2025”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歸根結底是要打造精品,也就是要制造性能、品質過硬的產品。中國重汽一直以來都在品牌、質量、效益方面勤抓不輟,特別是與曼公司合作之后,先進管理經驗和質量管控體系的引入讓重汽產品在性能和質量方面有了很大提升。2016年中國重汽在質量、效益提升方面開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中國重汽集團總工程師、執行董事王善坡
中國重汽每年都有質量提升計劃,自從與曼合作以來,我們整個生產制造水平有了質的提升,產品從研發立項、試制、檢驗,每一步都嚴格按照“釋放”標準和流程進行,實質上就是在進行產品質量控制,保證車輛出庫質量。這樣一套科學、嚴密的產品釋放標準和流程,實際上是企業最為核心的東西,也是給中國重汽改變最大的部分。
海外
劉偉:每出口百輛重卡,就有40輛“重汽造”
中國重汽作為中國最大的重卡出口企業,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給了中國重汽很好的發展機遇,取得了連續12年重卡行業出口首位的優異成績,能否介紹下中國重汽在2016年出口方面有哪些出色表現?
中國重汽集團副總經理、國際市場銷售總監劉偉
總體來說,2016年我們在海外市場上,做得比較好的有幾個方面,一是在占有率方面,當前我們中國重汽重卡的出口占有率達40%左右,比2015年初期提升了10%,這不是簡單的數字提升,這反應了中國重汽產品在海外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重汽尤其在非洲以及東南亞銷量最高,享有很高知名度,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品牌影響力也大幅提升。大家都知道中國高鐵在海外的影響力很大,而在一些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其實,中國重卡也有很好的表現,他們已經非常認可中國產品,品牌形象也大幅提升,尤其中國重汽在巴基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已經遠遠超過競爭對手。
2017年,在中等發展中國家取得優異成績的基礎上,我們還要擴大在發達國家的市場版圖,提升海外運營能力,探討海外投資和金融走出去,能夠在當地提供本地化生產和金融服務。
國內
劉培民:理性對待市場過熱 聚焦經典產品 營銷創新不止
在新版GB1589和治超新法規的推動下,國內重卡市場在2016年年底形成井噴之勢,不少企業的訂單都已排到2017年3月,但各家企業在賺的盆滿缽滿的時候,整個重卡市場也潛藏著隱患,即訂單的井噴有可能透支2017年,甚至往后幾年的銷量。您怎么看待這種現象?如果這種情況變成現實,中國重汽有何應對措施?
中國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劉培民
形勢好的時候,我們不要沾沾自喜,要理性對待,抓住機遇也要目光看得長遠,這一波由新政帶來的增長在2017年還會有所延續,但是肯定沒有2016年四季度那么火爆。當前國家已經開始治理17.5米的大板車會被13.5米的大板代替,會有一部分運力分出來,這個數量難以統計。我們很看好2017年牽引車的增長,會有更多PPP的項目開工,2017年工程車市場會好于2016年,2017年會有一定的市場增長。
2017年,我們會堅定不移打造鋼鐵銷售網絡,是我們持續開拓市場的基礎,不斷開拓細分市場,同時我們也在梳理我們的產品,以前我們驕傲有幾千個產品公告,現在,我們的策略是聚焦經典產品和市場,用生態營銷的理念,做好大客戶開發。面向牽引車市場,推出不停車全生命周期服務,這個服務模式是創新。推動親人服務智能化,互聯網+營銷,把百款經典產品案例,放在智慧重汽典型車型案例版塊,引導用戶科學選車。
輕卡
徐向陽:進則生退則亡 把國五這篇文章做好做足
2016年,中國重汽輕卡可以說是異軍突起,已成功進入輕卡第二陣營,請徐總分析一下原因有哪些?另外,中國重汽輕卡的發展勢頭強勁,2017年如何布局?再經過一定積累之后,重汽輕卡必將直接挑戰第一陣營,圍繞這個目標,會做哪些準備?
中國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執行總監徐向陽
我們取得現在的成績不是在2016年當年取得的,是多年來的積淀,異軍突起談不上,我們是按照我們既定的計劃,腳踏實地在一步步往前走,深入研究市場,找準定義市場需求,是我們能取得現在的成績最關鍵的因素。作為輕卡市場新進入者,我們盡量避免跟其他品牌做正面競爭,我們把市場細分細分再細分,走差異化路線,尋找突破口。這是我們的營銷理念,除此之外,做好產品質量,精準定位產品方向,保持利潤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才能一步步往前推進。
2017年,我們的重點是導入國五產品,未來幾年,把這篇文章做好做足,才能占領先機。瞪大眼睛尋找機會點,在農村重載市場上,我們還有很多機會,過去還有很多市場沒做好的地方,需要我們繼續推進。總體來說,機會很多,就看是否抓得住,能真正落實下去。我們不刻意追求第一陣營,但是我們做大做強是生存發展的需要,不進則亡,我們必須成長。
金融
宋其東:力保金融跟銷售不脫節
據了解,2016年豪沃汽車金融公司提前一個月完成了全年的任務指標,取得了自中國重汽開展汽車金融業務七年以來的最好成績。針對2016年汽車行業的形勢,中國重汽在汽車金融服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總體情況如何?2017年又有哪些新的亮點和展望呢?
中國重汽集團總經濟師、山東豪沃汽車金融公司董事長宋其東
豪沃金融公司是山東省第一家汽車金融公司,自從成立豪沃金融公司以來,對公司得銷量起了很大得促進作用,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金融助力。過去一年時間里,公司總促銷車輛1萬多輛,增長了104%,累計放款25.37億元,取得了七年來最好業績,單日最高辦理了191輛卡車金融業務。2017年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我們金融公司對輕卡純電動物流車和客車業務將形成有利支撐,滿足其資金缺口得需要,同時我們針對快遞市場也有針對性政策。
金融不創新就沒有生命。為了保證金融跟銷售不脫節,我們采取了很多靈活的措施,推進審批進度,盡快放款,一般批量訂單金融審批在5天之內能夠完成,一些散單則很快就能落實。同時,我們還在加大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一些配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