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卡車制造商五十鈴和日野近日宣布,將合作開發卡車自動駕駛技術,通過與其他車輛共享信息及與交通基礎設施系統通信的功能,實現一個卡車車隊只有頭車是司機駕駛,后車能實現自動跟車行駛。
日野和五十鈴表示,它們計劃的無人駕駛卡車技術將基于路況識別和車聯網技術,和奔馳、福來納的技術差不多。由于研發自動駕駛等新一代技術需要巨額費用,共同開發能夠節省資金。兩家企業設想今后主要用于高速公路,主要目標是方便高速公路運輸,減少事故,減緩物流卡車司機缺少的現狀。
兩家企業力爭到2017年確立有關基礎技術。實現車隊行駛需要一些特殊的技術,如自動駕駛的后方車輛需追蹤前方車輛并自動操控方向盤及剎車,還需識別道路中央的白線并能在車道內穩定行駛。
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日本政府力爭實現在領頭車輛由駕駛員操作的情況下,其后3輛以上無人駕駛汽車能夠列隊行駛。兩家公司計劃到2018年前在試驗路段上進行實驗。
然而,該技術在確保安全方面還有著較多課題,如領頭車輛的駕駛員監控后續車輛的方法,以及設備故障導致無人汽車自動駕駛功能失靈時的應對方法等。
為了在列隊行駛過程中確保一定的車距,還有必要防止其他車輛插入。今后將通過企業合作解決包括這些問題在內的技術細節。
而歐洲和美國的卡車制造商們早在 2014年就開始研究自動駕駛卡車,奔馳和福來納的自動駕駛卡車也早就獲得了上路實驗的資格。日野和五十鈴計劃在2018年讓無人駕駛卡車上路實驗,說實話來得有點晚。
卡車在全世界幾乎都是重要的物流運輸工具,中國和美國這樣國土遼闊的國家卡車運輸的規模自然格外龐大。在美國,圍繞洲際卡車運輸的相關工作崗位在 2014年就達到了近900萬,2015年的卡車運輸業產值達到了1400億美元的規模。
但國土狹小的日本雖然公路運輸發達,但卡車的總量、卡車運輸的路線長度十分有限。日本四大島最南端到最北端也只有不到4000公里,對于無人駕駛的需求就遠沒有美國那么強烈。
日野和五十鈴是日本的兩家主要商用汽車生產商,主營業務是重型、中型載重汽車和柴油內燃機的制造。它們在日本是主要品牌,但美國的重型卡車市場主要被福來納、福特和國際控制,五十鈴和日野銷量在美國勉強能排進前十,對于自動駕駛技術反應緩慢也不奇怪。
但實際上最需要無人駕駛卡車的國家可能是中國。中國的重型卡車銷量遠高于美國,2015年超過了260萬臺,是美國的5 倍還多。但現在買重卡的人可能更關心的是有不有貨源,能賺多少錢,而不是開車的時候能不能看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