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大運與深圳沃特瑪共同研發的電動物流車,已經通過路況測試,按計劃,將于3月量產上市。
這意味著,在重卡、輕卡車市場上成功逆襲的大運將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而沃特瑪是它的“神助攻”。
沃特瑪是誰?
沃特瑪成立于2002年,是國內最早研發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汽車啟動電源、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并率先實現規模化生產和批量應用的磷酸鐵鋰電池企業之一,也是首批進入工信部頒布《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及產品目錄的十家企業之一。
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研究室、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業聯席會統計,從電池配套量看,2015年1—10月份按電池類別分,深圳沃特瑪與比亞迪、和美國A123共同進入中國配套磷酸鐵鋰電池企業前三名。
沃特瑪與國內多家整車企業都有合作,東風特汽、一汽解放、珠海銀隆、江蘇九龍、廈門金旅、奇瑞萬達、南京金龍、中國重汽豪沃、長安客車、成都雅駿、大運汽車、力帆汽車等。
為什么說,它將成為大運開拓物流卡車市場的“神助攻”呢?因為在大運之前,沃特瑪創新聯盟(注1)推出物流車電動化解決方案已經助攻東風汽車,奪取過電動物流車銷量冠軍。
據悉,沃特瑪與東風汽車公司聯合開發、生產3噸物流車5000臺。10月份,東風汽車公司純電動專用車銷量已經達到4106輛,同比增長107倍。
有東風這個成功案例做背書,沃特瑪與大運結盟是順理成章,而且當時大運也急需沃特瑪的協助。
大運為何如此猴急?
據相關資料顯示,他們是2015年7月簽訂的戰略合作,在短短9個月的時間,他們合作研發的產品就能量產上市,其速度可謂神速。
當然做電動車大運也不是“零基礎”,大運集團董事長遠勤山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在此之前,大運作為山西省惟一一家擁有純電動卡車整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大運已經研發出高端純電動物流車,與沃特瑪合作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大運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品質。
而其產品上市速度之快,也是有原因的。其一,是據有關方面推測,今年國內電動物流車整體產量有望突破10萬輛。為了趕上今年這一號稱純電動物流車爆發的元年,大運不得不加快推進其產品上市的時間。
還有一個原因是,山西省政府出臺的一個文件——《關于加快推進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遠勤山做電動物流車的源動力。
據悉,山西省出臺的《意見》,確立了立足煤電能源優勢,發揮汽車產業引領帶動作用,構建“煤—電—車”產業鏈的發展思路,以提升電動汽車生產制造水平,推動充換電配套設施全覆蓋,持續擴大電動汽車市場應用領域和規模,構建創新能力強、產業化水平高、市場應用規模大的電動汽車發展格局。
《意見》中重點推進電動客車、電動乘用車、電動專用車、城鄉區間用電動乘用車重大項目建設。在電動專用車方面,重點推進大運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年產1000輛電動碼頭車、5000輛電動物流車,山西襄礦綠絲夢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00輛電動挖掘機、1000輛電動裝載機等項目建設。
另外,《意見》明確指出,鼓勵在煤礦、電廠等區域內使用電動工程機械、電動運輸車輛,因而為山西省電動專用車打開推廣應用的窗口。
山西省為構建“煤—電—車”產業鏈,少不了純電動物流車助力。把純電動物流車用于煤礦運輸,既符合國家治污要求,又能紓解山西煤電困境。這“一石三鳥”的規劃,也讓大運從傳統卡車市場的寒流中,邁出了一條腿。
有山西省政府作保,大運進軍電動物流車市場走的是幸福康莊大道,走起來沒有絲毫障礙。
未來,大運新能源汽車是否能趁勢而上,走出山西,走向全國?我們拭目以待。
注1: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由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電機、電控、DC/DC、接插件、智能儀表、充電設備等核心零部件企業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