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兩會又開始了,兩會代表們也開始紛紛提交自己的提案,為行業和社會的發展積極建言獻策作為卡車行業的普通一員,雖然我沒有兩會代表的資格,但也在幻想著以卡車行業兩會代表的身份,思考著卡車人自己會提啥方案。
這是去年兩會期間一位卡友,假設自己是兩會人大代表,提出的三個提案,雖然只是他的假想,但是有些問題卻在不知不覺中,朝著他所期望的方向在改變。所以說,人還是要有夢,萬一實現了呢?
● 改變:貨運版“滴滴打車”興起 顛覆傳統貨運模式
原有的公路物流模式“散、亂、小、差”。困擾司機的頭疼問題是空載率、黃牛費。據不完全統計,司機從起點到終點卸貨后空返率的概率達40%,黃牛費間接推高運輸成本。
作為中國三千萬卡車司機大軍“新生代”,與父輩們“小黑板+黃牛”跑車方式相比,他跑貨模式悄然變化:用手機找貨。“貨源方用手機發貨、司機用手機找貨”,這樣類似“滴滴打車”的神器平臺,出現在當下中國貨運市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面超過200款貨運版“滴滴打車”如雨后春筍,“搶灘”中國公路運需。“互聯網+公路貨運”是大勢所趨,公路貨運版“滴滴打車”能否形成燎原之勢令人期待。
●沒有實質改變:不多拉快跑依舊不掙錢
“運渣車超載是層層分包的結果——從開發商到建筑商到中間人到運渣車車主到運渣車司機,層層分包造成了運渣車不多拉快跑就不掙錢的現狀,這才導致了運渣車如此瘋狂。”——摘自四川日報《瘋狂運渣車為何管不住》追蹤之三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惠州市科協主席黃細花曾在兩會上提到公路收費的問題,她說:我們做了一個實驗,同一車貨物,委托物流公司運送,從廣州至北京,全程照章守法,不超載,一車貨物不但沒錢賺,還虧了3200元。
按黃細花的說法,為何一車貨物不超載還毫無利潤可言呢?黃細花的說詞,其實說破了一個秘密,就是不但因為稅收太高,也是因為運輸成本太高,流通環節復雜繁多,以至于層層管卡逼得老百姓不得不超載或者逃費。可見,現在全國公路上無處不在的收費站好像一個個“攔路虎”。
●改變:互聯網讓保養維修費透明化
一個商用車配件從整車廠/OEM/專業廠/配套廠生產出來,需要通過總經銷商——區域經銷商——再到修理廠,各級層層囤貨、層層加價、渠道混亂,造成服務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總的來說,這是一種有多層控制的供應鏈。
現在已經有很多卡車企業和發動機企業,將其配件放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全國統一公開銷售,而即將上線的中國重汽“智慧重汽”APP,更是對自身進行了顛覆性革命,其首期模塊,為卡車用戶購買正宗、原廠配件及價格公開透明提供了有效渠道,對過去傳統的服務和配件服務標準,進行了徹底顛覆,同時對售后服務環節也進行了有效監管推動。
此外,一些零部件經銷商以及市場資本,如卡車無憂也瞄準了卡車售后市場這一塊。據有關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市場上商用車保有量為4700萬輛,其維修期的年配件耗費約占購車費用的5%-8%,按中國商用車平均車價約18-25萬元計算(輕型約10-15萬元/輛,重型約22-35 萬元/輛),測算出中國商用車后市場最低年配件消耗量在3000-4000億左右。
競爭市場加劇,價格也將會透明化,因為網絡時代的市場競爭,是透明的。
目前,在國內當下的公路物流市場環境中,卡車司機們能做的,就是緊跟物流信息化潮流物流信息化,這并不需要司機們有高超的信息化技能,就現有的物流信息化技術來看,只需有一部智能手機就能從很大程度上為司機們解決煩惱。
公路收費、路政的標準不統一、物價高,都是造成司機辛酸處境的重要原因,并且都是僅憑司機一己之力無法解決的所以,為了國內公路運輸的健康發展,為了廣大司機正常生活與發展,政府盡快出臺相關改革措施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