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安徽省公安廳、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商務廳聯合發布《安徽省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實施方案》。
《方案》指出,對提前報廢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提前報廢并新購國六排放標準貨車或新能源貨車、僅新購符合條件的新能源貨車,分檔予以補貼。僅新購新能源城市冷鏈配送貨車補貼標準為3.5萬元/輛。
注:報廢并新購國六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補貼=提前報廢老舊營運柴油貨車補貼+新購國六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補貼;
報廢并新購新能源貨車補貼=提前報廢老舊營運柴油貨車補貼+新購新能源營運貨車補貼。
未提前報廢僅新購國六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或新能源營運貨車(新能源城市冷鏈配送貨車除外)的,不納入本方案補貼范圍。
以下為政策原文:
安徽省交通運輸廳 安徽省公安廳 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商務廳關于印發《安徽省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省直管市、縣)交通運輸局、公安局、財政局、商務局:現將《安徽省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安徽省交通運輸廳
安徽省公安廳
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商務廳
2024年9月5日
抄送:省發展改革委安徽省
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和《國務院關于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國發〔2024〕7號)、《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印發<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發改環資〔2024〕1104號)《交通運輸部等十三部門關于印發<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方案>的通知》(交規劃發〔2024〕62號),根據《交通運輸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的通知》(交規劃發〔2024〕90號)和《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公安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 商務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工作的通知》(交辦運〔2024〕44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則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統籌中央和省級資金,按照報廢車輛類型、提前報廢時間和新購置車輛動力類型等實施差別化補貼,引導道路貨運企業和車主加快報廢更新老舊營運貨車,加快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工作。
二、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實施時間及范圍
(一)報廢更新實施時間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及新購置新能源城市冷鏈配送貨車補貼時間自交規劃發〔2024〕90號文件印發之日(2024年7月3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報廢貨車《報廢機動車回收證明》《機動車注銷證明》日期、新購置貨車《機動車行駛證》注冊登記日期和《道路運輸證》發放日期均應在政策實施期內)。
(二)報廢更新實施范圍
1.報廢貨車符合以下條件的,車輛所有人可以申請資金:(1)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中型、重型營運柴油貨車;
(2)持有公安機關開具的《機動車注銷證明》和具有資質的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開具的《報廢機動車回收證明》,及車輛注銷前,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發放的有效《道路運輸證》。2.報廢更新貨車符合以下條件的,車輛所有人可以申請資金:(1)報廢車輛應當符合前述1中報廢車輛要求;(2)新購置車輛應當為注冊登記的國六排放標準或新能源車輛,并持有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發放的有效《道路運輸證》。其中,新能源車輛應納入《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3)新購置車輛與報廢車輛注冊登記所有人一致。
3.新購置貨車符合以下條件的,車輛所有人可以申請資金:新購置車輛應當為注冊登記的新能源城市冷鏈配送貨車(須符合《城市物流配送汽車選型技術要求》(GB/T 29912)相關要求,并納入《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且持有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發放的有效《道路運輸證》。
三、補貼標準根據交規劃發〔2024〕90號文件,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補貼標準如下:
(一)提前報廢老舊營運柴油貨車補貼標準(見表1)表1提前報廢老舊營運柴油貨車補貼標準
(二)提前報廢老舊營運貨車并新購營運貨車補貼標準報廢并新購國六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補貼=提前報廢老舊營運柴油貨車補貼+新購國六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補貼;報廢并新購新能源貨車補貼=提前報廢老舊營運柴油貨車補貼+新購新能源營運貨車補貼。
未提前報廢僅新購國六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或新能源營運貨車(新能源城市冷鏈配送貨車除外)的,不納入本方案補貼范圍。其中,新購國六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或新能源營運貨車補貼標準見表2。表2新購營運貨車補貼標準
(三)僅新購新能源城市冷鏈配送貨車補貼標準僅新購新能源城市冷鏈配送貨車補貼標準為3.5萬元/輛。
四、報廢更新資金申請、審核和發放程序
(一)資金申請申請交通運輸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的營運貨車所有人應當在政策實施期內向其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填報《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申請表》(見附件1),并提交以下證明材料復印件或掃描件:1.申請老舊營運貨車報廢補貼資金的,提交《報廢機動車回收證明》《機動車注銷證明》《道路運輸證》(或《道路運輸證》注銷證明),以及車輛注冊登記所有人身份證或營業執照。2.申請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的,提交報廢車輛的《報廢機動車回收證明》《機動車注銷證明》《道路運輸證》(或《道路運輸證》注銷證明),新購置車輛的《機動車行駛證》《道路運輸證》,以及車輛注冊登記所有人身份證或營業執照。
3.申請新購置車輛補貼資金的,提交《機動車行駛證》《道路運輸證》,以及車輛注冊登記所有人身份證或營業執照。
(二)材料審核
市級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對報廢更新車輛的《道路運輸證》、車輛注冊登記所有人身份證或營業執照等信息進行審核,商務部門負責對報廢車輛《報廢機動車回收證明》信息審核,公安交管部門負責對報廢更新車輛《機動車注銷證明》《機動車行駛證》信息審核。市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及時會同公安、商務等部門在受理申請后1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申請人提交的材料真實完整,符合要求的,予以審核通過。申請人提交的材料不完整或不清晰無法辨識的,受理單位應當將補正信息要求告知申請人,申請人應當按要求補充有關信息。
(三)資金撥付
各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及時匯總符合條件的申請信息,提出資金金額,于2024年9月至12月的每周周一前向同級財政部門提出上周報廢更新老舊營運貨車資金撥付申請。各市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將申請材料(包括《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申請表》及證明材料復印件或掃描件)、《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匯總表》(蓋章件及電子表格)(見附件2)、《xx市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信息表》(見附件3)于每周周一前同步報省交通運輸廳(郵箱:liujiacheng0210@163.com)。各地財政部門根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提出的審核結果和資金安排建議,按國庫集中支付相關規定撥付資金。報廢更新補貼申報審核參考流程見附件4,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細化審核和資金發放程序。
五、資金管理
(一)資金分配
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由中央和省級按9:1比例共擔,省級財政根據中央資金分配情況按比例安排配套資金。各市、縣(區)財政部門收到資金預算后,原則上要在7日內分解下達到本級有關部門或下級財政部門,并將相關發文抄送省財政廳、財政部安徽監管局。
(二)資金管理
1.各市級人民政府是資金管理的責任主體,要嚴格資金管理,不得用于樓堂館所、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財政補助單位人員經費和運轉經費等經常性支出、償還地方債務、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平衡預算、置換已下達的各類財政資金和地方政府債券。一經發現,相應扣減地方資金額度。2.各地要按照政策實施進度及時撥付資金,不得超進度撥付資金或拖欠賬款。相關資金實行專賬管理,按照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有關規定,支付到最終收款人。
3.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用完的中央資金額度將收回中央。資金使用中超出下達資金額度的,超出部分由各地財政承擔。六、績效管理和監督檢查
(一)資金應專款專用,自覺接受審計、財政監督和社會監督。各市應加強資金使用監管,建立健全監管制度,完善“誰申報、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責任機制。要建立健全資金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完善績效目標管理,組織實施開展績效自評。各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密切跟蹤補貼資金的安排和實施效果,定期組織開展抽查,對資金分配不及時、使用遲緩、擠占挪用等問題,及時提醒并督促整改。省級交通運輸、財政部門將定期組織抽查,每次抽查比例不低于5%。
(二)地方相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資金審核、分配、撥付過程中,存在利用不正當手段套取資金等行為以及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違法違紀行為的,依法追究相應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補貼申請人應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利用不正當手段套取補貼資金的,由貨車所有人所在地交通運輸、財政部門根據職責分工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市級人民政府要落實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工作主體責任,組織制定轄區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實施方案,明確相關部門任務分工,加強統籌推進,及時撥付資金,確保如期完成既定目標任務,并對所報數據信息真實性、準確性負責。
(二)加強宣傳引導。各地交通運輸、公安、財政、商務等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途徑,廣泛宣傳各項保障政策,鼓勵引導動員廣大道路貨運經營業戶主動報廢更新老舊營運柴油貨車。
(三)確保行業穩定。各地交通運輸、公安、財政、商務等部門要提前研判穩定風險,科學制定應急預案,合理把握工作節奏和力度,對于道路貨運經營業戶關心關注的報廢更新資金政策、辦理流程要積極回應,努力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切實維護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四)強化部門協同。各地交通運輸、公安、財政、商務等部門要建立定期溝通協調機制,根據各自職責密切配合,協同聯動,加強監督檢查,及時協調處置發現的突出問題,切實抓好工作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