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業再迎利好!
繼購置稅延續減免后,新能源汽車產業再迎利好...
消息面上,商務部印發“關于組織開展汽車促消費活動的通知”,通知指出,為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將組織開展汽車促消費活動;
此前,國常會在研究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的會議中起到要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更大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
今年以來,國內相繼出臺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如發改委、能源局印發《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促進新能源車企進一步開拓農村市場;
在此背景下,國內相繼表態要延長新能源汽車購置稅、促進汽車消費活動,不難看出促進汽車消費增長依然是穩增長的重要著力;
從乘聯會最新披露的數據看,新能源車銷量同環比都繼續高增,統計數據顯示:
5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58.0萬輛,同比增長60.9%,環比增長10.5%,1-5月,新能源汽車批發銷量277.8萬輛,同比增長46.5%;
市場人士預計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繼續修復,一方面1-5月,新能源汽車批發銷量277.8萬輛,同比增長46.5%;
另一方面,延續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及新能源汽車下鄉等利好,都有利于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持續提升,5月新能源車國內滲透率33.3%,同比提升6.7%;
下面繼續梳理A股部分具有高增長潛力汽車整車概念股,以供各位投資者參考!
據統計:從機構預計數據看,共有10只汽車整車股獲機構預測2023年凈利潤增速有望超15%,這10股分別為:
福田汽車、中國重汽、一汽解放、金龍汽車、江準汽車、宇通客車、比亞迪、中集車輛、廣汽集團、長安汽車;
當中,福田汽車位居榜首,近6個月內,共有5家機構對福田汽車的2023年業績作出預測,機構預測今年凈利潤15.03億,同比增長2208%;
其次是中國重汽,據統計,共有16家機構預計公司在2023年有望實現凈利潤10.31億元,同比增長382%(均值)
此外,一汽解放、金龍汽車、江準汽車均獲機構預測業績翻倍,機構預測2023年凈利潤14.31億、0.72億、2.21億,同比增長289%、118%、113%;
從一季度業績增速看,除了一汽解放、廣汽集團業績下滑外,其余8只汽車股的一季度凈利潤增速均超50%;
比亞迪一季度業績增速最高,公司在2023年實現營收1201億元,同比增長79.83%,實現凈利潤41.3億元,同比增長40.89%;
今年以來,比亞迪累計銷量達100.26萬輛,同比增長95.68%,已超過去年全年銷量186.35萬輛的一半,比亞迪董事長透露今年銷量目標300萬輛;
中集車輛、宇通客車次之,一季度分別實現凈利潤4.79億、1.21億,分別同比增長285%、204%;
此外,金龍汽車、江準汽車、福田汽車、中國重汽、長安汽車一季度業績增速分別為175%、151%、119%、80.5%、53.6%;
市場表現方面,上述10只汽車股年內股價漲跌參半,宇通客車、中集車輛、金龍汽車年內漲幅超過30%;
進入2023年,宇通客車估計強勢崛起,公司從6.4元的低位攀升至13.5元,期間股價一度實現翻倍,年內估計啊累計上漲94.78%;
中集車輛、金龍汽車緊隨其后.1月份至今股價分別上漲54.45%、30.76%;此外,中國重汽、比亞迪、長安汽車、廣汽集團年內股價跌幅較小,均不足10%;
風險提示:上述部分汽車股年內已有一定漲幅,影響股價的因素較多,投資者應理清其基本面,切勿盲目追高進場;
10家高增長潛力的汽車整車股!
福田汽車:我國重要的商用車生產企業之一,機構預測2023年實現凈利潤15.03億元,同比增長2208%(均值);
中國重汽:我國最大的重型汽車生產基地,機構預測2023年實現凈利潤10.31億元,同比增長382%(均值);
一汽解放:中國一汽集團旗下,國內重卡行業領先企業,機構預測2023年實現凈利潤14.31億元,同比增長289%(均值);
金龍汽車:國內主要的客車制造企業,機構預測2023年實現凈利潤0.72億元,同比增長118%(均值);
江準汽車:綜合型汽車廠商,代工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機構預測2023年實現凈利潤2.21億元,同比增長113%(均值);
宇通客車:國內客車行業市場占有率第一,機構預測2023年實現凈利潤12.87億元,同比增長69.49%(均值);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行業絕對龍頭,機構預測2023年實現凈利潤270億元,同比增長62.48%(均值);
中集車輛:全球半掛車與專用車高端制造領導者,機構預測2023年實現凈利潤16.10億元,同比增長44.05%(均值);
廣汽集團:國內產業鏈最為完整、產業布局最為優化的汽車集團之一,機構預測2023年實現凈利潤96.04億元,同比增長19.03%(均值);
長安汽車:能源和智能汽車制造商,研發實力位居中國汽車行業第一,機構預測2023年實現凈利潤92.27億元,同比增長18.31%(均值);
注意:上述公司根據業績報表等公開資料整理歸納,僅作為分享以及交流學習,不作為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