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內燃機行業順勢而動吹響了向“兩碳”之戰進軍的號角。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壓力下,以及歐盟等發達國家及企業相繼停產、停止開發、出售柴油機車型的背景下,內燃機是否已淪為夕陽產業,退出市場?車用發動機作為石化燃料消耗的大戶,亦是碳排放的“主力軍”,在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車用發動機如何應對“兩碳” 挑戰?
對于以上問題,在今日(4月21日)下午舉行的第二屆世界內燃機大會新聞發布會現場,中國內燃機學會黨委書記兼副理事長、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長董建福,中國北方發動機研究所首席科學家、中國內燃機學會副理事長張樹勇,天津大學講席教授、中國內燃機學會常務理事堯命發, 東風汽車公司汽油機專業總工程師、汽油機專業委員會主任張社民從不同角度給出了專業權威的解答。
“如果簡單說內燃機這個行業是夕陽產業,我不贊同這個說法。應該說在碳減排以及零碳排放的道路上不創新者才是他們的夕陽產業。在船用柴油機領域中國跟國際上是同步的,研發水平是同步的,很多像排放治理的技術和裝備即將實現產業化,濰柴動力在世界上推出首款發布熱效率突破50%的商業化柴油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進步。在船用動力節能減排方面,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空間也很大。”
——中國內燃機學會黨委書記兼副理事長、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長董建福
“在“十四五”期間,針對特種車輛柴油機的節能減排,我們考慮要從三個方面實現這個目標:首先要減少碳排放總量。第二個是加快淘汰老舊落后的特種車輛的柴油機,以降低碳排放存量。第三個是我們要積極推進先進動力技術和新能源動力在特種車輛上的應用研究,以控制未來碳排放的增量。”
——中國北方發動機研究所首席科學家、中國內燃機學會副理事長張樹勇
“東風判斷隨著熱效率的持續提升,內燃機在相當長時間內應該還是適量的主要動力源。東風計劃爭取在2030年實現發動機50%熱效率。”
——東風汽車公司汽油機專業總工程師、汽油機專業委員會主任張社民
“內燃機或者柴油機在過去擔當了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重任。未來它還會擔當這種使命。由于對功率的需求、運行的環境,目前還沒有一種方案能夠替代柴油機。提高效率是降低碳排放的一個重大的戰略需求,也是必然的選擇。濰柴已經實現了商業化柴油機50%熱效率的突破,接下來實現55%的突破,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傳統的石化能源,有降碳的空間,比如氫燃料,低碳燃料像天然氣也是降碳的途徑。未來更長遠的是要燃燒可再生燃料,可再生燃料包括可再生合成燃料,包括甲醇、氨,可再生燃料、氫、電都是未來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未來內燃機在整個能源供應體系里面,大有可為。”
——天津大學講席教授、中國內燃機學會常務理事堯命發
釋義
什么是“碳達峰”和“碳中和”?
“碳達峰”是指我國承諾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然后通過植物造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力爭取于206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