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國際和平日,在世界格局日愈緊張的當下,和平的意義顯得更加珍貴。
戰爭已經離我們遠去,但并不遙遠,在某些國家和地區,仍很多人被迫逃離家園,或在滿城的廢墟下擔驚受怕,過著貧困與煎熬的生活。
對于我們而言,和平意味著能繼續做想做的事情,一個有盼頭的明天。但對于身處戰爭的人們來說,和平就是無辜的親人不再慘死街頭,懷中的孩子有一個安穩的夜晚。
無論在什么年代,和平,永遠是最重要的。
聽“紅巖人”講一講“紅巖故事”
幾十年前的今天,中國也經歷過動蕩的戰爭年代。我是川汽廠的第一代員工,從工作到退休,一晃已經幾十年了,我經歷了兩個“時代”,同時也見證了川汽廠為祖國和平事業所做的努力。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汽車工業剛剛起步,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為了改變汽車工業“缺重”、軍中炮兵部隊“有炮無車”的局面,在1965年,中國和法國簽訂了技術專利轉讓合同,其中就包含了貝利埃GBU系列6×6越野汽車。
同一年,“四川汽車制造廠”(上汽紅巖前身)就在重慶雙橋成立了,用于生產專業的重型軍車,所以在當時,川汽廠是第一代重型軍車的生產研發基地。
到了1966年6月,四川汽車制造廠在法國貝利埃GBU車型基礎上生產的紅巖CQ260型重型越野汽車試制成功。
1968年又改型為CQ261,在1971年投入量產并用于軍用裝備,就這樣,這兩款車型構成了我國第一代重型軍用裝備的主力,在后來的戰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1984年,在對越反擊戰中的老山戰役中,我軍急需運送作戰物資,但是老山戰場山高路陡,道路極其艱險,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我們廠生產的紅巖CQ261擔起了重任,一路翻山越嶺,將重型裝備順利送達前線,為我軍取得老山戰場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后來,部隊官兵為紅巖軍車炮隊立了一個“紅巖神炮”紀念碑,所以紅巖CQ261就有了這樣一個殊榮。
在1984年的10月1日,紅巖CQ261越野車還參加了國慶大閱兵,從天安門廣場開過,接受了國家和人民的檢閱。所以說,現在的上汽紅巖,不僅僅是一個重卡企業,它還流淌著民族的血液,身上有時代的烙印,這是我們每一個“紅巖人”都無法忘記的。
我覺得,“和平”這個詞一直貫穿著上汽紅巖的“前世今生”。以前的川汽廠是為了拯救汽車重工業而生,壯大了民族重卡,也為軍備建設做出了貢獻,為中國更快地跨過戰爭時期,迎來和平盡了一份力。
而在當今的和平年代,對和平的更高追求就是更和諧的生活。上汽紅巖生產的重卡為千萬個家庭帶來更好的經濟收益,讓他們和家人過上更富足的生活。除開個體,上汽紅巖生產的每一輛重卡也在為構建更美好的社會、更強大的國家添磚加瓦。
身為一個老“紅巖人”,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是我們生產的紅巖車為祖國的和平事業貢獻過力量,我感到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