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覺是知覺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的條件下對客觀事物的扭曲的知覺,也就是把實際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為與實際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特別是在開車時常產生錯覺,遇到這樣的情況,對駕駛的安全性造成極大的影響,希望卡友們時刻注意。
距離錯覺
對于路上各種類型的車輛,駕駛員有時會對來車的車長、會車距離、跟車距離產生錯覺,使會車的距離不夠和跟車的距離過近而導致事故的發生。因此,為安全起見,可采用行車間距的米數和車速的千米數相同的方法加以預防。
彎道錯覺
按照科學要求,公路是沒有筆直的。駕駛員在公路上行駛的快慢,經常隨公路的彎度而改變。變速的程度如何也會造成錯覺。在連續轉彎的山道上行駛時,駕駛員會感到山區比平地容易轉彎,所以在行駛中高速連續急轉彎是很危險的。行車中要注意在彎道需留出足夠的空間,降低車速,防止后輪脫離路面或發生碰撞事故。
寬度錯覺
夜間在林蔭樹夾道的公路上行駛,兩旁樹木的反光會使駕駛員產生一種車輛在狹窄的通道里行駛的感覺,當路兩旁樹木變矮或消失后,駕駛員又誤以為駛出窄道而開快車;高速超車時會感覺到道路比較窄,轉彎時也會誤認為道路明顯變窄等。
光線錯覺
太陽光、反射物理的亮光、夜間行車時遠光燈的強光、會車時的陽光都會使駕駛員的視覺一時難以適應,造成光線錯覺。因而在行車中應盡量避免光線變化的刺激,避開強光或明亮的物體,如霓虹燈、玻璃墻上鏡面反射等。在遇到光線頻繁變化時,應立即減速慢行。
環境錯覺
地理環境不同,特別是新路環境,駕駛員不熟悉,自然產生一種陌生感。在城市馬路上停車,或是路的級別要求,什么型號車,可行什么級別公路,這些規定制約駕駛員的行駛,造成環境錯覺。
時間錯覺
在運輸任務緊急、急于趕路時覺得時間短,容易產生搶行或盲目開快車,這種“超前”心理也會造成錯覺。此時駕駛員切忌心浮氣躁,應調整好心態,耐心駕駛,控制車速,確保安全。
顏色錯覺
在市區等交通復雜路段行車,因周圍景物五顏六色、相互交錯,加之燈光閃爍、人頭攢動,極易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夜間,應當特別注意燈光的區分。因此,在繁華區和城區夜間駕駛時,注意力一定要集中,萬不可受外部環境影響而分散注意力。
坡度錯覺
在距離很長的坡道上下坡,會產生好像是在平路上行駛的感覺,在下長坡接近坡底、坡度變得越小的時候,駕駛員往往以為已變成上坡,若這時加大油門,車速會變得更快;相反,在上坡途中也會產生錯覺。另外,在上下坡之前,切記要試一試剎車,同時為防止坡度錯覺,可以常觀察坡道的標志牌。
速度錯覺
不同的車,速度也不一樣,而行車過程中駕駛員大多是根據觀察到的景物移動作參照物來估計車速的并不是完全依靠車輛自身車速表的指針來操作車輛。長時間以某一速度行駛后會對該速度產生適應,對其余速度易于錯估,特別是誤將高速低估的情況非常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