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12月8日出現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新冠病毒已肆虐到了全國各省市甚至世界各地。
在這一場抗擊新冠病毒的“戰疫”中,中國的經濟將受到一定影響,外貿停滯、第三產業遭受嚴重打擊,餐飲、旅游、娛樂及文化產業哀鴻遍野。
那么,疫情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來說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工程機械行業歷年的特點就是“春節之后即旺季”,但受疫情影響,物流停運、企業復工推遲等諸多因素導致今年的旺季不同以往。
但對此,我們認為,雖然旺季可能會遲到,但一定不會缺席!
據財政部官網報道,為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提前下達2020年部分新增限額1萬億,占2019年新增額度2.15萬億的47%。
同時,要求各地盡快落實具體項目,確保2020年初即可見效。
顯然,疫情改變的是旺季需求季節錯配,并不會使需求消亡。
目前,受疫情影響,大量工程停滯,疫情結束后進度補課可能是接下來建設市場的主題。
疫情過后,建設市場可能再次面臨“用車荒”。交通和農村補短板、新能源和新基建領域的持續發展,仍將為工程機械行業提供可觀、持續的發展機遇。
據統計,當前超5900億的重大工程項目發布了最新動態,涉及12條公路,12條鐵路,4條地鐵線,5項水利工程,5個機場工程,2個港航工程等。
僅以軌道交通建為例,目前,廈門、天津、溫州、武漢、南京、成都等多個城市的地鐵、軌道交通公司獲準發行公司債券,用于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此外,長江沿江高鐵、沿海高鐵、城市群城際鐵路、地方高速公路等也將成為2020年國家基建投資重點。
由此可見,保持工程機械行業持續增長的有利因素依然存在,新冠病毒短期會影響行業發展,長遠來看依然向好。
從行業龍頭企業的近期動作來看。
為滿足市場供應,保證客戶需求,在扎實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三一已全面部署生產企業復工。
2 月 5 日,三一在長沙舉行了復工儀式,向媒體和社會傳遞了“安全復工、科學復工、精準復工”的積極聲音。
目前,三一在湖南的 8 個生產園區已逐步開始復工,國內17個產業園已做好了復工準備。
而隨著其“燈塔工廠”建設的順利推進,三一的組織生產效率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為當前的防疫保供提供有力支援。
企業運營管理方面,通過辦公桌面云、研發桌面云、仿真設計桌面云等“三朵云”, 三一全面實現了在線協同、在家辦公。正月初六,公司的研發、管理人員已全面進入工作狀態。
目前,公司上下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正全力確保實現全年既定經營目標,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行業人士一致認為,工程機械市場已歷經連續三年的快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產品銷量仍將維持高位。
機器不停運轉,工廠全力生產,加緊出貨。只待東風起,千帆一起發。
面對可觀的建設前景,我們都要時刻保持開工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