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能對私有財產更好的保護,相信老百姓的生活福祉會更好,自己的房子占了最黃金的地段也不用擔心被強拆。汽車無非大都是代步工具或生產資料,也不用有顧慮買來沒開幾年或者根本沒跑幾萬公里就被限制行駛,失去原本應有的實用價值,不用擔心受環保政策的影響而迅速貶值。
其實我們都應該明白,機動車,尤其是私家車國III及以上的排放產生的污染物是非常少的,和工業污染相比真的不值一提,尤其是太過了之后把質量可靠性越來越好的汽車變成了快消品,加速汽車的淘汰和更新,不僅不是對環境的保護,所額外產生的碳排放和污染遠遠要比排氣管排出的那點尾氣對環境危害更大。
但我們確實太看中眼前利益了,還不是眾多老百姓的利益。這種急功近利的發展模式雖然在短期能促進經濟發展和就業,但今天這樣汽車的銷售在經歷近30年的快速增長后斷崖式下降一定是必然,即便新推不成熟的電動車,拿不限購,不限號,不限行來誘惑消費者也會有市場徹底疲軟和透支的那一天。
一個成熟發達或理性的汽車市場和社會環境是要顧及和尊重百姓利益和私有財產權益的,才可能有可持續性的良性發展。即便你去中蒙邊境的口岸轉轉你很容易看到那邊很多上世紀60年代左右的前蘇聯汽車依然使用中。而我們這么大力度的治理汽車尾氣,霧霾依然存在。其實最可怕的還不是老車不能上路,而是叫不醒裝睡的人最后大家都變得麻木了。
國外在這方面的要求沒有我們嚴格呀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們要促進汽車銷售,我們的車15年就要強制報廢,如果你不報廢,那你得半年就審一次。
近日看過一篇頭條文章,說一個車主被查時才發覺自己的車被強制報廢了,就因為車到了15年要半年一審自己卻不知道,結果被強制報廢了。
外國在這方面可能比較寬松一點吧,畢竟人家經過審批,是可以對任何車進行改裝的,所以很多人都會對自己的愛車進行改裝,而又聽說有些人一臺車可以開到里程表都撐不住,直接歸零重頭再來,結果汽車公司直接送一臺全新的車給他。在中國這是不太可能的,且不要說15年就要報廢,也不會有人這么鐘情,一臺車開到老,現在很多中國人,一臺車能夠開個三五七年已經很難得了,現在車子便宜呀 ,十多萬就有一臺很不錯的車,車子開舊了,隨時可以換一臺。
假如我同時有新潮的思想,也有懷舊的情懷,我一段時間可能會買臺新車,但像卡車這樣的車,我也會保留下來,這么久年份的車,如果質量過關的話,給點錢保養一下,真的可以化舊如新的。說不定汽車公司沒倒閉,會高價回收,或者為表彰我的鐘情,再送我一輛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