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城市建設從未停歇,為了在建設城市的過程中更好的保護城市環境和秩序,許多城市都在逐步加大對渣土車的管控力度。
比如云南玉溪作為全國35個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城市之一,就在近期啟動了建筑垃圾管控云平臺,市內重要試點區域紅塔區還同時啟用了百臺上汽紅巖新型智能渣土車。
能先后被多個重要試點城市啟用,上汽紅巖新型智能渣土車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和傳統的渣土車相比,新型智能渣土車究竟“新”在哪兒,又“智能”在哪兒呢?
更舒適:四點懸浮、大空間
上汽紅巖智能渣土車選用了國內唯一通過歐洲ECE R29碰撞標準驗證,骨架式全鋼結構駕駛室。
車門、側圍、后圍、前圍內外板等部位均為整體沖壓成形,80%選用了雙面鍍鋅板,高精度焊接。
駕駛室沿用了IVECO先進的四點懸浮技術,左右偏轉小于4度,上下位移小于40mm,乘坐舒適性較高。
這款車駕駛室內部的空間也很大,方向盤、座椅可實現多角度調整,裝配多功能儀表,按鍵合理布局更便于駕駛員操作。
更安全:碰撞后移,六方位攝像監控
新型智能渣土車同樣具備上汽紅巖獨創的駕駛室碰撞后移技術,當車輛駕駛室遇到正面撞擊后,可整體后移500mm,保護車內人員安全。
同時,新型智能渣土車還配有發動機制動、ABS、ESC電子穩定系統等安全技術。在車身外部六個方位還裝有攝像頭,用以減少駕駛室視野盲區,同時車隊也可以查看車輛的實時動態。
更智能:“六定功能”,自檢提示
在智能管理方面,新型智能渣土車可實現指定時間段開工行駛、指定取土點裝載、指定駕駛員啟動車輛、指定重載行駛路線、限定最高行駛速度、指定消納場卸土等“六定功能”。
車輛的自檢提示功能,可在設備出現故障、頂蓋未密閉、車輛行駛在禁行路段時,自動發出語音提示。
車輛篷蓋系統的動力源為液壓馬達,可實現全程自動控制;渣土車貨箱U型結構設計,則可以有效避免貨物在拐角處滯留堆積,提高裝載利用率及卸凈率;貨箱后門處加裝了液壓鎖止機構,后門與密封條緊密貼合,密封壓力達到1噸左右,確保不流淌、不漏土。
從外觀、舒適性、安全性、高效性,特別是智能化水平和環保水平來看,上汽紅巖新型智能渣土車確實可以稱得上兼具環保于智能的新型城市渣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