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陽區至部分線路運費對比:
雖然LNG價格下降,運費下降也似乎合乎情理,但貨源大幅減少,限行、禁行等一系列措施不斷,許多司機核算成本后選擇停運。
縱觀時下,運費下降、司機停運,都只是暫時現象,司機接下來還要面臨更大的窘境。
窘境一:
治理重型柴油車超標不斷加強
尾氣超標的貨車將越來越難跑
3月初,在 “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為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未來將繼續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專項治理。
不少地區要求安裝柴油車顆粒物捕集器(DPF),深圳、天津、山東、成都都明確提出規定柴油車加裝DPF,占據龐大汽車市場的國四以下貨車的禁行政策不斷增多,未來尾氣超標的貨車將越來越難跑了。
窘境二:
環保加強
公路貨物運輸量減少50%以上
隨著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建筑、建材、化工等行業企業皆面臨治理,涉大宗物料運輸的重點工業企業公路貨物運輸量減少50%以上。
2018年許多大型城市在環保整治方面繼續加大力度,出臺清理污染企業、限制貨車進城等措施,使今年貨運量受到大幅影響。
窘境三:
痛心的現實
貨車持續增加市場依然飽和
目前,雖然車輛增量較大與車輛更新換代等因素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許多區域,車輛絕對數量的增加的確是影響運價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2018年貨車銷量為381萬輛,同比增長3%,未來貨車將持續增加,貨運市場車多貨少的矛盾局面很難改變。
窘境四:
鐵路貨運比例提高
公路貨運量轉由鐵路運輸
為了減少車輛排放,未來3年國家將繼續改變交通運輸結構,提高鐵路貨運比例,甚至不惜降低鐵路貨運價格,將一部分貨運量由公路運輸調整至鐵路運輸。
現在相當多的物料運輸是通過公路運輸中的重卡實現的,如果公路貨運量轉由鐵路運輸,會進一步減少公路貨源,而鐵路貨運價格的降低,也必然會倒逼公路運輸價格。
貨運行業陷入窘境,卡車人的春天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