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因泉水眾多,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是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不僅如此,濟南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因此日常生活物資運輸占去了相當程度的貨運需求。而且隨著電商物流的發展,人們的購物習慣發生很大的改變,最后一公里、鄉村物流對于貨車需求進一步增加。
省會城市:濟南卡車品牌競爭白熱化
“目前來看,市面上貨車需求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就是用于城際物流配送的輕卡、微卡,像4.2米的輕卡、小型廂貨車之類都很受歡迎;另一種就是長途運輸的重卡,而中間的中卡之流,市場相對比較小。”濟南現代物流協會秘書長賈唯介紹說,像去年11月份上市的飛碟締途就是定位于城市配送,企圖在電商物流大潮下分一杯羹。
“事實上,濟南作為省會城市,卡車品牌之間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相比于其他城市,完全可以說得上是白熱化競爭。”賈唯透露道,作為省會城市,濟南自帶宣傳優勢,各品牌都希望在這里打響知名度,因此市場爭奪相當激烈,可算是寸土必爭。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只要是在濟南打響了,在其他城市鋪開就相對容易很多。
用車走向高端化 物流公司以買進口車為榮
盡管是省會城市,但畢竟地處內陸,因此濟南的物流運輸市場就全國來說,其發展速度處于中等水平。不過這兩年,伴隨著大批物流公司的建立,當地的物流用車也逐漸轉向高端化。
“以前拉貨用車,看的就是誰便宜買誰,能跑就行。現在市場就不一樣了,有實力的物流公司傾向于購買高端車型,彰顯自身實力,因此就連不少進口車的銷量也都看漲。”賈唯介紹說,十幾年前去南方的貨運市場察看,廣州、深圳等城市的物流運輸發展之蓬勃、旺盛,跟濟南相較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根本沒法比。但近兩年隨著物流市場的發展,物流企業也有錢了,因此有能力的公司會選擇高端車型。前段時間附近有家物流公司一下買了幾十臺斯堪尼亞,公司的身價一下就上來了。
“進口車好用、好使不說,還能提升公司身價。一下買幾十臺進口車,這就是活廣告啊,物流公司名氣一下就傳開了,根本都不用宣傳。”賈唯說,之前進口車更多的會在青島、煙臺等物流較為發達的沿海城市出現,濟南這種內陸城市則鮮少看到,然而現在有實力的物流公司紛紛以擁有進口車為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貨車需求的高端化趨勢。
補貼不力 新能源車普及尚需時日
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其中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強化機動車尾氣治理。基本淘汰黃標車,加快淘汰老舊機動車,對高排放機動車進行專項整治,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汽車。發展新能源車型,已經是業界的共同任務。
那么濟南當地的新能源車型使用情況如何呢?
“廠家方面對于新能源車型還是積極備戰的,像飛碟締途就有新能源車型供應。但是新能源車的具體普及程度,就濟南地區來看,并不多。”賈唯介紹說,新能源車在濟南地區普及程度不高,主要原因是其“先天不足”,動力性不強,續航能力短,影響運輸效率;再加上充電樁建設不完善,售后服務得不到保障,兼之政府補貼標準細則不夠清晰、透明,用戶大多持看熱鬧的心態,行動的人并不多。
“新能源車要想進一步得到推廣,恐怕還得加大補貼力度,讓用戶看到甜頭,并且各個環節都得逐漸完善。”賈唯說,發展新能源車是大勢所趨,但真正走向市場、被市場所接受,還需要一段時間,而且需要多個方面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