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聯合發文,正式公布了2016 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評獎結果。其中,玉柴與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合作的“復雜鑄件無模復合成形制造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榮獲2016 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據悉,這是近年來行業的首例特等獎,更是廣西的首例特等獎。
這一項目致力于解決制約我國汽車、航空航天等行業關鍵復雜零部件制造周期長、成本高、尺寸精度低、加工余量大的瓶頸問題,為汽車制造企業復雜關鍵零部件的自主開發提供一套完整的大型數字化無模鑄造精密成形設備和工藝。
其中,玉柴承擔的子課題目標是為了實現柴油機機體、缸蓋等零部件無模鑄造。期間,玉柴先后開展了樹脂砂、水玻璃砂、自硬砂、覆膜砂4種型砂的無模鑄造精密成形工藝研究,同時開展了多種材料的澆注實驗和鑄件性能測試,并進行了實際生產應用驗證。
玉柴采用數字化無模鑄造精密成形技術,不用制作模具,就能制造出玉柴急需的鑄件,既省成本,又省時間。該項技術也為玉柴鑄造從有模到無模,從傳統鑄造向現代鑄造轉型升級創造了重要條件。截至今年5月,玉柴采用數字化無模鑄造精密成形成套技術及裝備完成的新產品開發達100多種,試制新產品樣件300多件,已累計實現新增產值約48000萬元,節省模具制造費等相關支出總額約6000萬元。
該項目由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玉柴等多家單位共同承擔,玉柴股份是第二完成單位。據項目技術帶頭人董事長高級技術顧問陳金源介紹,玉柴從2011年開始組織科技人員、技能大師對該項目開展技術研究與應用,歷時5年把該項目建成國內最先進的水平。該項目于2016年4月通過了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持的成果鑒定,并在次月通過了工信部的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