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微型貨車市場競爭的激烈,特別是城市白天對1噸以上貨車的禁行,以及油價、過路費等上漲導致了微型貨車的需求下滑。作為傳統老牌微型貨車生產企業之一的長安商用車和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長安星卡和五菱榮光小卡等車,可謂是遭遇了市場競爭的壓力。不過,不管微型貨車市場競爭多么激烈,那些本身具備同級競爭優勢的車型一定能更有市場前景。
長安星卡引領微型貨車強動力和重載化發展趨勢
回顧2005年之前,微型卡車企業只有少數幾家,行業的集中程度比較高。2005年以后,微卡市場迎來了大發展的時期,車企數量增加的同時,產銷量也出現了大幅增長,進而致使有限的資源和利潤被多家企業瓜分。
作為國內微型貨車市場領頭羊的上汽通用五菱和長安汽車,還遭遇著東風小康的競爭,這三大車企壟斷了市場近百分之八十的份額。此外,還有哈飛、一汽吉林、昌河汽車和奇瑞汽車參與微型貨車的競爭,導致國內微型貨車競爭更加激烈。
伴隨國內微型貨車競爭的加劇,微型貨車也朝著整車尺寸加大化,且動力更強,車架為加強型、前后車橋也更加粗壯、結實,承載能力更大而更加適應市場需求。我們從競爭最激烈的上汽通用五菱和長安汽車旗下的微型貨車的競爭中就能發現,榮光小卡單排和新之星單排的短兵相遇,唯有更具優勢的車型能脫穎而出。
雖然榮光小卡單雙排和長安新之星單雙排價格相當,可兩款車在動力、載重能力和車廂尺寸大小上卻不一樣。首先,外形尺寸上,新之星比榮光寬了10毫米,而高出45毫米的貨箱高度賦予了能裝更多的貨物。其次,動力上,同樣是搭載1.2L的發動機,新之星比榮光強了11.5千瓦或15馬力,更強的動力賦予了新之星更大的載貨能力;再次,在載重方面,新之星額定載重量比榮光多了160千克;再其次,在油耗方面,新之星更大的載重反而油耗只有7.2L百公里,而榮光的百公里油耗是7.5L,新之星更低的油耗賦予了更少的用車成本,也就是能夠賺取更多的利潤;最后,在車輛耐用性方面,長安新之星采用的是瓦楞板貨箱,而榮光是普通平板貨箱,瓦楞板貨箱比普通平板貨箱更結實,不易變形和更耐用。總之,新之星在空間、動力、載重量和油耗等方面比榮光更具優勢。
長安汽車穩坐微型貨車第一梯隊交椅
目前1.8噸以上的微貨份額增大趨勢十分明顯,2008年1.8噸以上的微貨份額由40%上升至2012年的70%以上,大型化、大馬力化和重載化已成主流發展趨勢。總質量都超過1.8T的榮光單雙排和新之星單雙排微型貨車,唯有長安新之星在大型化、大馬力化和重載化的趨勢中贏得了更大的競爭優勢,掀起了新一輪微型貨車市場份額的爭奪戰。
購置稅減免、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等三大政策的集體退出,讓飛速發展的微卡市場步入了下行期。競爭激烈的微型貨車市場,雖然新長安星卡暫時在空間、載貨能力、動力和油耗方面具有優勢,但是仍面臨著科技進步及市場壓力催生的動力更強,燃油更經濟的各款新車型的競爭。
市場環境的變化也導致了各大微型貨車生產企業的市場格局的變化,長安汽車和上汽通用五菱仍然控制著國內主要微型貨車市場的份額,而哈飛汽車、重慶力帆、一汽吉林、昌河汽車和奇瑞的加入,導致國內微型貨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國內微型貨車朝著大型化、大馬力化和重載化的方向發展,長安星卡在同級微型貨車市場里依靠更大裝載空間和重量,并且車價和競爭車型相當,必將贏得消費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