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兼運輸服務司司長劉小明在2015年全國貨運行業年會上的講話
道路貨運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肩負著支撐經濟發展、服務百姓民生的重要使命。2014年,國務院發布了《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在任務分工中涉及道路貨運業的占到50%,凸顯出道路貨運業在推進物流業發展中的基礎和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國家相繼提出了“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對道路貨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道路貨運行業進入了集約整合、創新發展、提質增效的重要時期,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節點上,迫切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因勢利導,開創道路貨運發展的新局面。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有關部署,深刻把握經濟新常態下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中道路貨運業發展面臨的新需求,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加快促進道路貨運行業轉型升級,全面支撐物流業提質增效,為經濟社會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綠色的貨運物流服務。下面我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充分肯定道路貨運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
道路貨運業是國民經濟發展重要的基礎性服務行業。在支撐國家總體發展戰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搞活內貿流通、服務百姓民生以及應急救援保障中,道路貨運業均發揮著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運輸總量大。2014年,全行業1453萬輛卡車共完成了全社會76%的貨運量和33%的貨物周轉量,平均每天都有8400余萬噸的在途貨運量,平均每年為每個人承運22噸貨物;全行業745萬家運輸業戶,全年共完成總產值約3萬億元,占全社會GDP的5%。道路貨運行業是交通運輸行業中規模最大、從業人員最多、貢獻最突出的子行業之一。
二是吸納就業多。道路貨運涉及領域多、準入門檻相對較低,屬于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是交通運輸吸納就業的“主陣地”,也是老百姓創業擇業的“大舞臺”。目前,全國道路貨運從業人員超過3000萬人,占各種運輸方式從業人員總數的64%,占服務業就業總人數的10%。
三是惠及民生近。道路貨運具有覆蓋面廣、適應性強、靈活機動、門到門等特點,既是干線運輸的重要方式,也是實現物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送達的唯一方式。隨著我國公路網絡的不斷完善,道路貨運已經通達至99%的鄉村,連接了所有的城市社區、廠礦企業、商業網點,是交通運輸行業中離老百姓最近的民生領域,為服務百姓民生做出了巨大貢獻。
四是關聯影響強。道路貨運點多、線長、面廣,是銜接其他運輸方式和物流各個環節的重要紐帶,在綜合運輸體系和物流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加快促進道路貨業轉型升級,是構建綜合運輸服務體系,促進物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可以說,道路貨運業是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物流發展“基礎中的基礎”,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巨大、不可或缺、至關重要。近年來,交通運輸行業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推進物流業發展的總體部署,采取切實措施推進道路貨運業發展,推動道路貨運服務,取得了新成效、實現了新發展。一是貨運物流組織模式進一步優化。公路甩掛運輸試點效果顯著,多式聯運法規標準體系建設逐步完善,道路貨運集約化發展環境日益趨好,行業龍頭骨干企業、中小企業聯盟、無車承運人等業態蓬勃發展。二是城鄉物流配送體系進一步健全。城市配送發展取得一系列突破,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迅速,與相關部門聯合出臺多項政策,努力推進城市配送車輛通行便利化和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建設。三是貨運車型標準化穩步推進。貨運車輛標準體系建設和治理專項工作已逐步開展,啟動了多個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制定了推進貨運車型標準化工作方案,啟動了車輛運輸車治理、超長汽車列車試運行等工作。四是貨運物流市場進一步規范。法規制度建設、簡政放權、道路貨運價格與成本監測試點等工作均取得成效,采取相關措施著力改變物流行業惡性競爭、價格扭曲等不合理現象,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五是物流運輸安全監管體系進一步強化。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監管、物流受理環節安全監管等工作取得新的進展,會同相關部門開展了整治危險貨物道路運輸違法行為等行動,努力消除危貨車輛裝備方面的重大安全隱患。
總體上看,我國道路貨運行業為支撐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這些成績和貢獻的背后,我們可以看到:物流企業的探索創新是推動行業發展的根本動力。700多萬家不同類型的物流企業,在市場化的浪潮中,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引領著行業的蛻變和轉型。卡車司機的辛勤勞動是創造行業價值的根本源泉。3000萬卡車司機默默奉獻,辛勤付出,撐起了中國貨運物流的一片天。協會組織的默默付出是助推行業轉型的重要力量。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等協會組織發揮紐帶作用,反映行業訴求,協調解決問題,搭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管理部門的踏實工作是維護行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廣大干部職工立足本職工作,拼搏進取、團結奉獻,是維護行業安全穩定發展的支撐和保障。
在此,我代表部黨組和運輸服務司,向全國道路貨運行業的廣大干部職工和全體從業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道路貨運行業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行業安全發展水平仍需提升、行業運營環境仍需完善、行業運營組織效率仍待提高、卡車司機生存狀態亟待改善。上述問題影響和制約著道路貨運業的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迫切需要我們主動作為、敢于擔當,下決心、花氣力,把這些問題認真解決好。
二、準確把握當前道路貨運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黨中央、國務院深入分析我國經濟發展歷程、面臨形勢和發展趨勢,作出了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道路貨運行業要立足自身特征和定位,主動適應新常態,以新常態引領行業的轉型升級。
(一)要科學把握道路貨運業的合理定位。在綜合運輸體系中,每種運輸方式都有其特定的技術經濟特點和適用范圍。我們要立足于道路貨運的比較優勢,推進與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和互動。現階段,必須站在綜合運輸的大視角下,科學審視和把握道路貨運業的發展方向和定位,著力構建合理分工的綜合運輸體系。
(二)要正確認識道路貨運業的行業特征。長期以來,道路貨運行業一直被打上“多、小、散、弱”的標簽,但從行業技術經濟特性和國外的發展規律來看,“多、小、散”并不是我們行業的缺點,而是一個特點,如何把握好這個特點,利用高效的組織,促進行業的集約運作,實現行業的“零而不亂、散而有序”是行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所在。
(三)要全面適應新常態下貨運物流業發展新趨勢。構建集約高效的現代物流系統,是支撐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基礎和前提,道路貨運業是物流的基礎環節和全社會物流量的主要承運者,改變道路貨運長期粗放式發展形態,加快推進全行業提質增效升級,更深融入現代物流體系,這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迫切要求。
三、全面推進道路貨運業發展取得新突破
“十三五”是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時期,也是貨運物流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貫徹落實國務院《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的要求,按照部黨組的統一部署,主動適應和融入新常態,加快推進道路貨運行業“一體化、集約化、標準化、信息化、法制化”建設,努力開創道路貨運發展的新局面,切實促進行業的轉型升級。
(一)打造一體化的交通網絡體系,形成綜合運輸服務的硬環境。一是加快推進物流大通道貨運集疏運體系建設。要圍繞公路主干線、水運主通道、鐵路主動脈、港站主樞紐、口岸主平臺“五位一體”物流通道主骨架,發揮道路貨運業的比較優勢,形成多種方式相銜接貨運集疏運體系,提升綜合運輸服務總體服務能力和效率。二是加快貨運樞紐場站體系建設。要加快推動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站場樞紐等物流節點建設。制訂和完善貨運樞紐(物流園區)發展規劃,強化規劃實施和評估,研究制訂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運營、管理及服務的標準規范。加快傳統貨運站場轉型升級。三是加快“一帶一路”國際大通道建設。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構建國際貨物運輸網絡,形成貫穿亞歐非大陸的物流通道和經濟走廊。促進“渝新歐、鄭新歐”等鐵路通道與口岸道路運輸聯程聯運。以重點口岸城市為節點,支持建設多種物流功能為一體的地區性商貿中心和物流中心,促進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協調發展。
(二)打造集約化的貨運組織體系,支撐綜合運輸體系建設。一是大力推廣公路甩掛運輸發展。要持續推進甩掛運輸的發展,按照“企業主導、試點引導、集約運作、創新發展”的思路,逐步引導和推進甩掛運輸由單一企業向企業間甩掛發展,由單一線路向跨區域網絡甩掛發展,由單一干線向干線與支線銜接甩掛發展,由單一方式向多式聯運甩掛發展,由單掛運作向雙掛汽車列車甩掛發展。二是引導和促進多式聯運發展。要著力破解多式聯運發展中政策制度、標準規范不統一的突出瓶頸。要加快完善多式聯運樞紐和站場設施體系,推進多式聯運專用載運設備、快速轉運裝備的研發和應用,加快培育多式聯運經營人,逐步完善多式聯運全程服務規范。要積極開展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構建覆蓋全國主要物流通道的多式聯運系統。三是完善城鄉物流配送體系。要重點推進城鄉物流的試點示范工作,逐步推廣統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集約化城市配送組織模式,加快推進配送車輛標準化和通行便利化,統籌農業、商務、供銷、郵政等物流資源,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服務體系。
(三)打造標準化貨運裝備體系,促進運輸裝備現代化。我們計劃用3—5年的時間徹底改變貨運車輛裝備的落后面貌。下一步,將按照“改革創新、標本兼治、懲防并舉、多方協同、分步實施”的原則,推進各項工作。一是逐步健全貨運車輛標準體系。從全鏈條管理的角度,促進各項標準的銜接、協同、配套與整合,構建完善的貨運車輛標準體系。二是強化監測維護和路面治理。統一治超執法標準,研究建立多位一體、動態高效的車輛技術狀況路檢體系,強化對貨運車輛的全過程監管。三是健全生產源頭管控機制。研究建立貨運車輛產品一致性評價與信息反饋機制,建立車輛使用環節和事故數據信息采集、分析及處理機制,為改進車輛設計、提高產品質量及缺陷產品召回提供信息依據。四是強化法規政策引導。鼓勵老舊重型貨運車輛提前退出市場。加快車輛安全、高效、綠色等新技術推廣應用,鼓勵廂式化、輕量化等車型和模塊化汽車列車的發展。
(四)打造信息化的技術支撐體系,促進行業創新發展。一是引導和鼓勵平臺型物流企業的發展。對相關規章進行修訂,明確無車承運人的基本準入條件、市場監管制度框架,并積極協調解決研究無車承運人的稅收政策和無車承運人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問題。運政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探索建立與平臺型企業的公共數據共享機制,逐步向社會開相關基本信息,建立完善對貨運企業和個體業戶的信用評價制度及黑名單制度,促進市場的優勝劣汰。二是加快推進政府公共信息平臺建設。要繼續深入推進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在整合國內相關信息資源和統籌門戶服務的同時,進一步深化與東北亞物流信息服務網絡(NEAL-NET)的對接,積極拓展與世界各區域物流系統的互聯互通,支撐與國際物流的融合。
(五)打造法制化的綜合治理體系,提升行業治理能力。一是著力加強道路貨運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充分運用移動互聯網時代大數據和信息交互優勢,逐步建立行業管理機構與社會信用評價機構相結合,具有監督、申訴和復核機制的綜合考評體系。推進道路貨運信用體系與其它運輸方式、其他部門信用體系的有效對接和信息共享。制定并落實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建立健全“黑名單”制度。二是著力推進道路運政信息系統聯網建設。要按確保年內基本實現全國互聯互通,力爭將社會和企業高度關注的道路運輸業戶、營運車輛和從業人員信息全部實現在線查詢,并與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等系統相融合,實現對道路貨運行業人、車、戶的關聯式管理。三是著力強化道路貨運行業運行監測工作。要以全面推進道路貨物運輸價格與成本監測工作為突破口,不斷豐富道路貨運行業運行監測體系,基于互聯網和社會化獲取信息資源,加強行業風險監測分析,建立風險監測預警和跟蹤制度,預防區域性、行業性和系統性風險。四是開展關愛開車司機專項行動。關注和關愛卡車司機群體,改善卡車司機生存狀態,成為當前的重要任務。我們要聯合公安部、全國總工會、行業協會、物流企業等聯合發布“關愛卡車司機倡議書”,同時要啟動相關專項行動,核心目的就是讓卡車司機體面工作、幸福生活,構建道路貨運行業和諧勞動關系。五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在道路貨運行業的轉型發展中,必須更加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要舍得放手,凡機關沒有精力去做而又能夠委托行業協會做的工作,都可以轉移給協會和中介組織去辦理,更好發揮協會組織在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同志們,適應新常態、加快促進道路貨運行業轉型升級,當好先行官、推進物流業提質增效,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推進物流業發展的總體部署,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不斷開創道路貨運行業轉型發展的新局面,為推進“四個交通”建設、促進物流業提質增效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