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品運輸車輛有“流動的炸彈”之稱。近年來,危險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屢見不鮮,如何保證危化品運輸車輛的交通安全,成為公安交警、交通、安監等部門安全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7月19日凌晨3點左右,滬昆高速湖南境內邵懷段發生兩車相撞引發爆燃事故。由于該貨車經過改裝后在內部非法加裝容器,裝有6.52噸乙醇。碰撞后,容器破裂,乙醇爆燃,沿道路蔓延燒毀5輛車,導致43人死亡。
危險品運輸安全已經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但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卻時常被事故圍繞。
■危運車輛屢成“超級殺手”
7.19事故前,國內也發生多起危險品運輸車輛引起的交通事故:3月1日,晉濟高速公路山西晉城段巖后隧道發生特別重大危化品燃爆事故,造成31人死亡、9人失蹤,事故現場損毀車輛42輛;3月27日,一輛運送化學危險品的槽罐車行駛到濟廣高速公路景鷹段時,與一輛小客車發生碰撞并側翻起火,導致雙向車道通行中斷,事故車輛被毀,高速路兩側樹木著火;4月8日,京開高速南向北方向黃村段一輛槽罐車側翻起火,造成槽罐車內兩人死亡,京開高速嚴重擁堵,并燒毀路邊60多棵樹……“危化品運輸車只要出事故幾乎都是大事故。”廣西交通運輸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記者不久前參加一個危險品安全運輸研討會時了解到,國務院今年3月底下發了《關于加強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和公路隧道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簡稱《通知》),要求切實吸取事故教訓,改進和加強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和公路隧道安全工作,對在用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加裝緊急切斷裝置,并全面排查整治。
■監管失范意識淡薄埋隱患
隨著現代工業和物流業飛速發展,危險品在道路運輸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通報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2億噸危險品運輸,事故風險大,排查治理任務非常艱巨。危險品運輸車輛(包括裝載各種劇毒、爆炸品、易燃危險品的車輛)猶如在公路上奔馳的“重磅炸彈”。只要它們撞上別的車輛和物體,或別的車輛撞上它們,都可能會引爆。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現代物流研發中心華光博士介紹,目前來看,我國危險品道路運輸發展處于初期階段,在運輸過程中也常因為各種問題造成危險品運輸事故,因此安全問題最為緊要。針對危險品運輸效率,華光博士指出,多頭管理、效能不足非常嚴重,如槽罐歸質檢部門管理、車輛屬交通運輸部門管理、車輛在城市內通行屬公安部門管理等;運輸裝備、技術設施等相對落后,行業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總體素質也不夠高。其中,危險品運輸車輛車況差、應急處理能力弱是一個重要因素。
■加快出臺治本措施
由于危險物品的特殊屬性,如果對其運輸的全過程不執行嚴格的標準,一旦發生事故必將造成災難性后果。類似事件一旦發生,不僅會造成相應的財產損失,對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環境等帶來的影響則更大。專家表示,除了加強對危險品運輸相關企業及其從業人員的監管外,政府主管部門應該從進一步優化危化品的運輸線路和相關行業的產業布局等角度切入,制定治本措施。
漢陽專用汽車研究所標準法規室主任胡剛認為,從事故發生的原因分析,除了司機駕駛、道路、天氣的原因外,與危險品運輸車輛本身的質量也有關。事故頻繁發生,給社會造成重大危害,汽車主管部門也非常重視,現在汽車工業主管部門正著手研究,采取相應措施規范企業生產與經營,向社會提供優質和安全的產品。
中集集團高級工程師瞿繪軍則提出,提高危化品車輛的質量首先應從設計階段來講,在滿足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還應增加更加安全的措施,如EMS、輪胎自動充氣、導靜電輪胎; 二是在制造階段,要有先進的設備,還要有先進的工藝;三是靠先進的檢測手段保障產品質量。
實際上,標準不可能解決所有的管理問題,為了杜絕不合格品,特別是不合格的罐式車輛流入市場,應該嚴格控制合格證的發放,還有上牌、營運證及生產企業的數量,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共同管理落實,執行相關標準,更需要生產企業和物流企業共同攜手管好危化品運輸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