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車與自動駕駛領域資深專家黃剛,正式加盟L4級自動駕駛公司白犀牛。
3月21日,白犀牛宣布原東風商用車公司總經理黃剛加盟,擔任公司總裁,將全面負責白犀牛無人配送車的大規模量產工作,包括產品規劃、新車開發、生產交付、供應鏈管理和產業合作等。
黃剛曾在東風汽車深耕近30年,擔任東風商用車總經理期間,帶領團隊創造了中重卡行業的領先業績,見證并推動了中國商用車行業的蓬勃發展,積累了深厚的行業資源、戰略與運營能力。
加入白犀牛之前,黃剛還曾擔任嬴徹科技執行副總裁、首席產品官,負責智能車輛事業部,帶領嬴徹科技實現L3級自動駕駛卡車量產落地,積累了豐富的商用車自動駕駛量產和商業化經驗。
黃剛表示,選擇白犀牛,是因為其在城市無人配送領域領先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商業化實踐經驗。
他認為,城市無人配送已經到了量產前的關鍵時刻,但在大規模量產投放之前,還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我希望用商用車的‘車規級’標準,把完整的量產及運營體系建立起來,并讓產品得到更加充分的打磨和驗證之后,再上更大的規模。”
借助在東風多年的商用車全價值鏈運營經驗,黃剛也將幫助白犀牛建立完整而敏捷的組織體系與流程,以應對正在到來的無人配送大規模商業化。
白犀牛:用「車規級」引領無人配送新時代
自2019年成立以來,白犀牛一直專注于公開道路的無人配送運營。
2020年疫情爆發初期,白犀牛的無人車第一時間抵達武漢,第一個進入方艙醫院運送藥品物資。
2022年,白犀牛領先全行業,第一個實現在特大型城市(合肥)中心商業圈全天候、常態化無人配送商業運營。
近幾年來,白犀牛先后與永輝、達達、盒馬、順豐、郵政、中通、京東、極兔、圓通、韻達等企業合作,在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合肥、蘇州、無錫、三亞、西安等40余個城市商業化運營。不僅贏得了諸多客戶的信任,還獲得了龍頭快遞和商超公司投資加注。
在實際運營中,白犀牛無人車給客戶帶來的降本增效成果非常明顯。武漢一快遞網點導入3臺白犀牛無人車后,每單成本可降低1毛錢,每月降本15000元;一家直營運營商在使用無人車之后,快遞小哥每天派件和攬收單量增加了20%。
在黃剛看來,白犀牛有三個核心優勢。
首先是技術實力。創始人、CEO朱磊是百度無人車創始成員之一,曾主導百度無人車的集成技術框架和工程化;聯合創始人、CTO夏添是深度學習資深技術專家,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創始成員,曾帶領團隊搭建百度無人車深度學習系統。在朱磊和夏添的帶領下,白犀牛無人車以出色的技術、產品和運營能力,一路創造多個行業第一。
其次是高效。黃剛介紹,達到領先的技術、產品水平和同樣的規模交付,白犀牛的人效是同行的3-5倍。不只是在人效上更高,在算力和成本上也是,比如白犀牛在100TOPS算力下實現了L4級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
最后是團隊,在黃剛看來,白犀牛的團隊非常純粹、務實、開放合作。
“白犀牛非常聚焦、堅韌、注重資源使用效率,從管理團隊到員工,都有艱苦奮斗的作風,全力以赴,不達目的不罷休。”
無人配送到達商業化拐點
近幾年來,無人配送已經逐步成為物流行業智能化升級和降本增效的重要力量。無人配送車的出現,能夠降低用人短缺的影響,提高物流行業和物流從業者的效率,優化人、車、貨、場等要素的重構,在成本控制、工作流程和用戶體驗方面有著顯著優勢。
2025年作為行業關鍵轉折點,技術驗證與商業化落地將同步加速。今年以來,很多無人配送企業開始加速規模化部署。
但在不斷飆升的市場熱度前,黃剛卻認為,在產品大規模投放時,還可能面臨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戰。目前行業還沒有按照汽車標準來開發無人車,沒有建立起一套相對成熟的產品開發和測試驗證體系,而且AI技術本身在大規模商業投放時也可能存在挑戰。
“無人配送本身就是一場馬拉松,大家還都剛剛開始。”
黃剛介紹,2025年將是白犀牛的「守正之年」。今年公司將在穩健擴大規模的同時, 確保在每個場景內投放的每一臺車,都有安全可靠的運營表現,對客戶負責、對市場負責。
在扎實可靠的產品和穩健的運營基礎上,黃剛相信,未來3-5年,白犀牛將穩居無人配送賽道頭部,且實現可持續盈利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