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大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重整清算組管理人的身份,在其官方微信上公開發布了《關于大運汽車重整的聲明》。
這份聲明中,大運汽車首度披露了重整原因,“雖然資產負債率保持在同行業正常水平,但流動資金遭遇階段性周轉困難,給企業發展帶來一定影響。為切實保障各方權益,大運汽車依法按程序進行重整。目前,大運汽車股份也對接了多家投資機構商洽開展戰略合作,推進大運有序重整。同時各生產研發園區正在準備有序復工,全力以赴做好產品訂單交付、售后服務工作。”
有媒體聯系到大運汽車母公司大運集團證實,目前,大運汽車沒有破產,但正在重整新能源汽車板塊業務,包括大運新能源汽車、遠航汽車均在重整范圍,重卡等商用車板塊不在重整范圍內。大運集團相關人士表示:“過一段時間,各個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區將陸續恢復作業。
對于“破產重整”,行業一直諱莫如深,其實它是一個法律術語,是一種法律程序上的“時間暫停”,并不是宣告離場,對于企業來說是一個重新調整、尋求重生的機會。
破產重整一般有“五步曲”,分別為:
1、申請啟動:當企業發現自己難以償還到期債務時,可以主動向法院提出破產重整申請,或者債權人也可以提出。
2、法院受理:法院審查后,若認為符合破產重整條件,會裁定受理,同時指定管理人。
3、診斷與規劃:管理人進場,對企業進行全面“體檢”,包括資產、負債、經營狀況等,并據此制定重整計劃草案。
4、協商與表決:債權人會議審議重整計劃草案,一旦通過,法院會批準執行。這一步,考驗的是各方利益的平衡與協調。
5、執行與監督:重整計劃執行期間,企業需按計劃行事,逐步解決債務問題,恢復正常經營。整個過程,法院與管理人會密切監督。
破產重整的成功,往往離不開兩點:一是創新,企業需要調整業務模式,擁抱市場變化;二是合作,債權人、股東、管理層及新投資者需要達成共識,共克時艱。
從另一個角度看,破產重整,對于企業而言,既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機遇,其背后蘊含的是對未來的無限可能性。
一個企業托舉著無數家庭的幸福,希望大運汽車能抓住這次重整機會,實現涅槃重生。
資料顯示,大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曾用名為山西大運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遠勤山,注冊資本為10.72億元,實繳資本8億元。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大運九州集團有限公司和大運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持股比例為99.875%和0.125%。湖北大運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