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漢馬科技(600375)一字板跌停,1700萬股瘋狂出逃……
漢馬科技出什么事了?
時間倒回至1月26日晚間,漢馬科技發布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23年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10.7億元到-8.7億元,上年同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虧損約14.94億元;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9.28億元到-7.28億元。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9.3.2 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公司股票可能在2023年年報披露后被上海證券交易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
面臨如此危機時刻,漢馬科技沒有坐以待斃,而是主動出擊,擬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破破產重整及預重整,以期保住上市地位。
漢馬科技原名華菱星馬,公司于2003年登陸資本市場,但自上市后業績一直萎靡不振。2020年7月,吉利商用車集團以4.35億元的代價入主華菱星馬,成為該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吉利汽車掌門人李書福成為該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然而,即使“吉利系”入主依舊難挽公司業績頹勢。此后漢馬科技連續三年虧損,且虧損逐年加大,2020至2022年,漢馬科技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91億元、-13.36億元、-14.66億元,合計虧損32.5億元,一直在賠本賺吆喝;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0.59%、85.19%、97.91%。
2023年9月末公司凈資產僅余0.82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9.07%,短期借款29.31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53億元,賬上貨幣資金13.27億元,其中還有不少資金是受限資金。2023年6月末貨幣資金為12.74億元,其中受限資金達9.21億元,這意味著公司能夠自由使用的資金不到三成。
1月26日公司披露2023年業績依舊巨虧,且已嚴重資不抵債。
事實上,此前為挽救業績頹勢,李書福可謂煞費苦心,曾試圖給漢馬科技打上一根“強心針”,不料卻是鎩羽而歸。
2023年5月17日,漢馬科技披露《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擬向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下稱吉利四川)發行股份,收購其持有的南充吉利新能源商用車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南充發展)100%股權。南充發展亦是吉利系成員之一,即吉利四川的控股股東為吉利商用車集團,實際控制人也是李書福。
就在重組前夕,吉利四川還斥巨資擴充南充發展的實力。2023年4月,吉利四川對南充發展進行了一次資產注入及業務調整,其凈資產由-1213.15萬元一躍飆至10.57億元。
但由于在重組前夕存在突擊注資,且南充發展盈利能力尚弱,漢馬科技的重組預案受到交易所問詢。
2023年9月16日漢馬科技表示,因客車資質難題終止購買南充發展100%股權。三天后,漢馬科技在投資者說明會上解釋稱,本次重組是為了整合吉利四川的客車業務,為公司的客車業務提供協同,原有重組方案隨著交易進程的深入,實際開展新能源整車制造需獲得主管部門審批通過的相關資質,但經溝通相關資質短期內難以獲取。
至此,漢馬科技的第一次重組自救以失敗告終。
如今,漢馬科技二次自救申請重整,此舉背后市場人士指出:公司主動提出破產重整,就是為了能在預期時間內抓緊時間完成保殼和清理負債的動作。啟動預重整程序,意味著漢馬科技將在法院正式受理破產重整申請之前,與主要債權人、出資人、重整意向投資人等主體進行協商談判,達成共識并制作《預重整方案》。若方案獲得通過,公司則報請法院裁定受理破產重整,繼續開展后續重整工作。
重整可以有效降低司法及經濟成本,節省破產重整的時間及業務成本,減少企業直接進入重整程序可能面臨的因重整失敗而轉入破產清算的不可逆風險,大大提高重整成功率。
不過,漢馬科技表示,公司是否進入重整及預重整程序具有不確定性,重整是否成功也存在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