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多貨少,競爭激烈,運費低,車輛閑置,人員成本高企......
大疫三年,中小微物流企業虧損面過半,生存壓力大增。以前跑運輸,稀里糊涂就能掙到錢,現在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再不好好算清楚這筆賬,終難逃“被踢出局”的命運。
那么,中小微物流企業的出路在哪里?
少養車、養“好車”
“少養車、養‘好車’。”是福田戴姆勒汽車梅賽德斯-奔馳事業部銷售與售后副總裁劉培民先生走訪市場,了解到物流企業所處的經營困境后,提出的破解之法。
他的觀點跟一些精明的物流企業老板們的想法不謀而合。
做石油運輸生意的余總,在危化運輸圈摸爬滾打30多年,早已有一套成熟的TCO總賬思維。他的打法是逐步用高效率、高價值的車替代低效率、低價值的車,把運輸效率提上去,成本降下來。
“我們公司每年更新2-3輛牽引車,每5-6年全部更換一次。這么做,一來是出于資產折舊率考慮,二來是讓車輛配置處在最高效的運營狀態。”這是余總的生意經。
2005年,余總公司購買了第1輛奔馳卡車——梅賽德斯-奔馳Actros 410馬力6×4牽引車。此后,公司陸續購買了18輛奔馳卡車替換了原來的國產車。
余總坦言公司最看重的不是初期購車成本,而是車輛帶來的運營安全、長期收益和服務效率。奔馳卡車憑借領先的技術優勢,油耗更低、駕乘也更舒適,投入使用后成本更低,收益更大。“聽說奔馳危化品牽引車公告了,我馬上去定了一臺最高配的Actros。”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發現,跟余總持相似理念的運輸老板不在少數。
“少養車”,意味著閑置資產少了,人員、養護等成本支出少了,但如果是貨物運輸需求不變的前提下,又對車輛的要求提高了。
“養‘好車’”,一臺車能跑出兩臺車的效率,油耗、人員成本費用降下來了,好車的二手車殘值更高,收益率自然上去了。
那么,奔馳卡車符不符合養“好車”的標準呢?
換個奔馳試一試
從去年年底下線以來,奔馳卡車就一直在接受市場和用戶的檢驗。
據中國卡車信息網了解,奔馳卡車下線后,賣出的第一臺Actros C 6X4牽引車,已經安全運營了226天,行駛里程超過27萬公里,百公里油耗保持在28升水平。
而這不是個案,上市以來用過奔馳卡車的用戶真實案例反饋,奔馳卡車6x4牽引車配合三軸掛車標載百公里油耗平均水平都在28L-29L之間,4X2車型百公里油耗在23L的平均水平區間。
“首尾相顧,奔馳上路”。劉培民這樣總結奔馳卡車的價格定位。“首尾相顧”的“首”,指的是第一年節省出的油耗。奔馳卡車能做到每百公里省4升油,以年運營里程30萬公里計算,運營第一年光油費能省約8萬元。“首尾相顧”的“尾”指的是保值率,奔馳卡車的二手殘值能比其他品牌高出8-10萬元。這樣計算下來,奔馳卡車是不貴的。
至于服務網點不夠密集、配件的易得性較差、配件包括維修成本高,這些進口卡車的軟肋,奔馳卡車也正在逐一擊破。
今年,奔馳卡車將在中國建立超過100家4S店,50家2S服務網點等,基本上覆蓋了全國主要的物流節點城市。
同時,奔馳卡車通過控制配件價格、優化工時費用,更是將奔馳卡車6×4牽引車每公里保養費用控制到不超過6分錢。
一個產品是否真正成功,復購是最直觀的表現。
據中國卡車信息網了解,春節后,買奔馳卡車的用戶,很多已經復購了5-6臺。
對于一個品牌來說,復購率的提升是市場和用戶對奔馳卡車產品和服務最大的肯定。
企業發展如同駕車,負重過多開不快,配置過低就會被對手超越。如今,“換個奔馳試一試”,也被越來越多物流公司老板所接受。通過“瘦身強體”,企業身板硬了,負擔輕了,動力足了,發展的步伐才會更堅實、更有力,才能走得更遠。
記者手記
要不要“換個奔馳試一試”?如果年運營里程達到20萬公里以上,有穩定貨源,“換個奔馳試一試”是一個值得嘗試的選擇。如今,物流行業尤其是快遞行業的競爭策略已經由“低價換量”向“體驗效率”發展,競爭點主要體現在時效的落地率和成本價格方面的差距,成本控制能力將成為運輸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奔馳卡車的到來恰逢其時,它掀起不是價格戰,是一場引領中國物流運輸升級的價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