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輕中重型貨車開局“滑鐵盧”。
2月,重型貨車遭遇“腰斬”。
3月,全系貨車“全軍覆沒”。
2022年一季度開局失利,背后的原因很多,各地多點發散疫情防控管制,導致物流受阻、化工大省等工廠停工停產、國五庫存積壓、全球供應鏈緊張、原材料及油價暴漲……經濟流動減緩,帶給整個社會的重創似乎比2020年來得更為兇猛,卡車行業首當其沖,尤其是被視為國內“經濟晴雨表”的重卡。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重卡市場銷售23.19萬輛,同比下降56.37%。銷量前十的重卡企業全部遭遇下滑,有七家企業累計降幅超過五成。疫情是對企業的綜合實力,包括產品力、供應鏈體系能力、疫情防控能力的一次大考。大勢如此,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困難形勢暴露出了企業的問題和差距。
第一梯隊中,為何中國重汽下滑幅度最小?究其原因是其專注細分市場,滿足了市場多樣化需求,依托優質的產品力、供應鏈體系能力讓中國重汽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價值,經受住了市場考驗。
回頭過來看,造成一季度重卡銷量同比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有高基數的影響,重型柴油商用車在2021年7月1日實行國六全面切換,導致行業大量采用降價、零首付或提前上牌的方式銷售國五車輛,2021年上半年銷量占全年比重高達75.2%;行業呈現運力過剩狀態,運價持續低迷,原材料價格上漲、柴油天然氣價格高位運行等也影響了重卡生產及需求釋放。
以上因素疊加今年疫情反復多點爆發,購車意愿及營銷活動受負面影響較大,居民消費意愿下滑也拉低了公路運輸市場需求。
近兩個月,吉林和上海疫情大面積爆發和外溢,讓其他各地政府管控升級。近兩個月,全國累計關閉了600多個高速公路收費站和300多個服務區,多地也出臺了強化貨車司機疫情防控管理的通告,此舉給整個物流體系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很多貨車司機因運送物資被困在各地,有的被堵在高速公路上,有的則因為剛從中高風險地方回到當地,被隔離在家。
資金的流通能夠為經濟提供支撐,但只是一種支撐而已,本質上還是需要物流和人流去實現經濟自身的生產、發展、消費。如果人和物都無法順利流動,經濟會面臨重創。
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已經有所體現。經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7017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3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48.8%,低于臨界點,比上月下降2.4個百分點,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景氣水平有所下降。
所以,從維持社會和經濟穩定的角度來講,不論疫情好壞,也不論如何防控疫情,政府都要想盡一切辦法讓物流能夠正常化運行。
雖然當前市場一片“哀鳴”,不過情況正在改善。近期政府密集下發了穩增長的寬松政策、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密集部署擴投資穩增長政策,以及對物流業疏通扶持政策,緩解企業及從業人員壓力。
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鼓勵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各地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的逐步增加增量指標;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研究政策放寬皮卡進城,減稅降費讓利實體經濟。
在此之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實施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要求確保102項重大工程每一項任務落地見效,要加大資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力度,加快在建項目建設,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房地產市場也呈現出回暖之勢。
這對低迷的卡車行業是最利好的消息。當然政策的出臺到產生明顯效果要有一定的時間,預計今年下半年市場將會迎來復蘇,企業盈利有望在下半年逐步回升,全年市場將呈現前低后高走勢。最終,誰能實現逆風翻盤?機會是屬于強者的,因為真正的強者從來都是在逆境中迎風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