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地疫情反復,物流貨運正在面臨供應吃緊、運力不足、成本高企等多個難題。全國不少地區不僅出現“一車難求”,“原料運不進、貨物運不出”的現象,而且物流運費至少上漲20%以上,漲幅在50%左右的最普遍,個別線路甚至突然暴漲好幾倍。目前,公路運輸作為砂石行業運輸“大動脈”,在疫情、環保、油價上漲、大氣污染攻堅戰、“公轉鐵”等背景下所承受的壓力和困難越來越多,砂石行業的運輸面臨巨大考驗。“飯碗飄搖”公路運輸司機也是苦不堪言。
貨車不能停
貨車司機的“生存之痛”
近段時間以來,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并出現局部爆發,防控形勢依舊嚴峻。在這期間,貨車司機承擔了物資保障的重任,但由于難免途經中高風險地區,他們也成為各地重點防控的對象,大量貨車司機在路上艱難前行。
比如有些地方不斷加碼通行要求,導致在高速路口長時間滯留;多地拒絕上海牌照貨車進入,即便健康碼、核酸報告、抗原檢測和通行證都齊全仍被勸返或隔離;外地尤其是上海過來的貨車,下高速流程手續非常復雜,拍照、換證實際上都需要司機下車,存在比較大的接觸風險,登記完又封門不讓下車,實際上有些形式化;因有司機確診,多個高速服務區關閉,上海境內也多區封閉,司機只好停應急車道,好幾公里,很危險;同時,因沒有飯店和超市營業,滯留高速路和公路上的司機們無處購買食物和飲用水;有人天天啃方便面,啃得兩眼冒火星了。
有貨車司機心酸道:“這次比2020年初感覺還要難。”更有甚者有貨車司機由于行程卡“掛星”,連續近27天吃住在狹小的駕駛室中。能跑的貨車越來越少,運費隨之水漲船高。從鹽城到上海的短途貨運費用,從原來的三四千元暴漲至1萬元-5萬元不等。
供應吃緊疊加運力不足
疫情影響下的生產經營放緩成為制約物流運輸速度的另一個原因。
在各地疫情防控政策隨疫情變化即時調整的背景下,一線公路運輸司機會受到車輛通行受限、客戶生產經營出現不穩定、頻繁核酸檢測增加司機時間及成本等困難。
“疫情影響下,市場運力供需出現失衡,主要體現在供應吃緊、運力不足和效率低下等方面。卡車司機作為物資運輸的后勤保障,影響著貨運大動脈的暢通程度。”某運輸機構相關負責人向表示,目前,面臨著“嚴細實緊”的疫情交通防疫政策和持續攀升的油價帶來的雙重壓力,公路運輸司機日常運輸工作遇到了較為艱難的挑戰。
貨拉拉有關人士也表示,受近期我國疫情影響,部分城市對交通實行了管控措施,對運輸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目前,一線貨車司機面臨的困難主要是疫情期間在部分城市的出行受限問題。
“跑一趟太難了,漲運費也是被逼無奈,現在高速費和油費都很貴。”某司機表示,運貨到高速口即被貼上封條,不讓下車,卸完貨,直接空車返回。如果有賣家有運貨訴求,還得掉頭折返回來在高速口裝貨,這對雙方來說都是很高的成本。
運輸不暢導致貨物進不來,也出不去。比如近期運輸的農藥和化肥如果耽誤了,春耕會受影響。只有讓貨物流通,相關產業鏈才會“活起來”。
2022年3月份以來,國內疫情頻發、多點散發,局部封閉,物流受阻,運輸不暢,運費上漲,實體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與往年同期相比,需求低迷。公司生產經營面臨成長中的煩惱和困擾,面臨發展中的風險和挑戰,存在不確定性。
物流不暢問題愈發突出,物流受阻一方面導致貨物運輸成本不斷上漲,另一方面訂單量也在減少。
據相關機構提供大數據顯示,今年2月下旬以來,受疫情及油價上漲等因素影響,市場整體運價成本有5%至8%的漲幅;貨物流通最頻繁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部分短途線路的運價同比漲幅超過10%,長途線路大部分漲幅也超過5%。而京津冀地區的到達訂單和華北短途價格持續處于相對高位,如近期進京的短途線路同比漲幅超過20%。特別是近一周以來,公路運輸司機同比上周接單活躍度下降7.6%,總里程數同比上周下降11%左右,其中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區域司機接單活躍度同比上周則下降12%左右。
貨拉拉上述人士還以長三角地區舉例稱,今年4月份貨拉拉平臺上的活躍跨城大貨車運力環比下降超過50%,訂單響應率和完單率也相應降低。
國家多部委辦發文
確保貨運物流
交通運輸部召開物流保障協調工作機制會議
部署落實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求促進國際國內物流暢通,全力保障貨運物流特別是重要生產生活物資運輸暢通,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緩解貨運受阻、物流不暢帶來的影響,4月7日,交通運輸部緊急召開物流保障協調工作機制會議。
會議強調,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物流保通保暢工作,是打贏新一輪疫情防控大仗硬仗的緊要任務,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維護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重要基礎。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全局,科學施策,協調聯動,狠抓落實,全力以赴保障貨運物流高效暢通。要針對當前貨運物流存在的突出問題,立即部署落實務實有效舉措,確保“一斷三不斷”切實維護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要依法依規制定通行管控措施,不得層層加碼、一刀切,確保通行管控政策統一。
會議指出,針對目前出現的部分地區貨運物流不通不暢問題,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部門加強統籌調度,督促指導各地科學規范設置公路防疫檢查點、分類精準實施通行管控、完善貨車司機服務保障,全力做好醫療、民生、能源、農資等重點物資運輸保障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部分地區政策落實不到位、層層加碼的問題仍然存在,長三角等部分涉疫地區物流運行不暢問題較為突出,必須采取更加切實有效措施,著力打通堵點卡點,保證全國物流運行順暢,加強貨車司機服務保障。
會議要求,要加強路網監測調度,健全部省站三級聯動調度機制,及時調度擁堵緩行的收費站;加強路網運行信息發布,引導公眾合理規劃出行;加強對各地統籌調度,壓實地方主體責任,“一事一協調、一事一處理”,確保各項措施有效落實,確保問題有效解決,切實保障貨運物流暢通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國務院辦公廳發文
要求嚴禁擅自阻斷或關閉公路
4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切實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提出“及時解決路網阻斷堵塞等問題,確保交通主干線暢通”、“不得隨意限制貨運車輛和司乘人員通行,不得以車籍地、戶籍地作為限制通行條件,不得簡單以貨車司乘人員、船員通信行程卡綠色帶*號為由限制車輛船舶的通行、停靠”、“疫情嚴重地區要依托周邊物流園區(樞紐場站、快遞園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加快設立啟用物資中轉調運站、接駁點或分撥場地,并及時向社會公告”等具體措施。
針對目前物流梗阻的問題,《通知》要求,全力保障貨運物流特別是醫療防控物資、生活必需品、政府儲備物資、郵政快遞等民生物資和農業、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產物資的運輸暢通。
《通知》中涉及暢通交通運輸通道、優化防疫通行管控措施、組織應急物資中轉、保障重點物資和郵政快遞通行等多方面內容。
在全力暢通交通運輸通道一節,《通知》要求,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迅速啟動部省站三級調度、路警聯動、區域協調的保通保暢工作機制,加強路網監測調度,及時解決路網阻斷堵塞等問題,確保交通主干線暢通;嚴禁在普通公路同一區段同一方向、同一航道設置2個(含)以上防疫檢查點;嚴禁在高速公路主線和服務區設置防疫檢查點。
在優化防疫通行管控措施一節,《通知》要求,各地區要根據貨運車輛和司乘人員實際行程、是否涉疫等情況,精準實施通行管理。不得隨意限制貨運車輛和司乘人員通行,不得以車籍地、戶籍地作為限制通行條件,不得簡單以貨車司乘人員、船員通信行程卡綠色帶*號為由限制車輛船舶的通行、停靠。
一位公路運輸司機表示,對于解決目前物流行業所遇到的問題,將會有很大的幫助。該貨車司機此前在貨運過程中曾遇到出市高速封閉、去外地返程隔離14天等多種不便情形,在整個3月份,實際執行運輸的日子不足一半。《通知》中不僅有針對目前物流阻點的政策,對于中小貨運企業和卡車個體戶所現階段面臨的經營困境也有相應的扶持措施。
改革破局,利好砂石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意見》
4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從強化市場基礎制度、推進市場聯通、打造統一的要素市場等多方面要求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
——維護統一的公平競爭制度。堅持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健全公平競爭制度框架和政策實施機制,建立公平競爭政策與產業政策協調保障機制,優化完善產業政策實施方式。
——建設現代流通網絡。完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推進多層次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推動交通運輸設施跨區域一體化發展。
——完善市場信息交互渠道。統一產權交易信息發布機制,實現全國產權交易市場聯通。依法公開市場主體、投資項目、產量、產能等信息,引導供需動態平衡。
——推動交易平臺優化升級。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研究明確各類公共資源交易納入統一平臺體系的標準和方式。加快推動商品市場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鼓勵打造綜合性商品交易平臺。加快推進大宗商品期現貨市場建設,不斷完善交易規則。
——培育發展全國統一的生態環境市場。依托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用水權交易市場,實行統一規范的行業標準、交易監管機制。推進排污權、用能權市場化交易,探索建立初始分配、有償使用、市場交易、糾紛解決、配套服務等制度。推動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建設,促進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
——完善標準和計量體系。優化政府頒布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結構,對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進行整合精簡。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參與我國標準化工作,提高標準制定修訂的透明度和開放度。開展標準、計量等國際交流合作。
——健全統一市場監管規則。加強市場監管行政立法工作,完善市場監管程序,加強市場監管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依法公開監管標準和規則,增強市場監管制度和政策的穩定性、可預期性。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建立有效的政企溝通機制,形成政府監管、平臺自律、行業自治、社會監督的多元治理新模式。
——全面提升市場監管能力。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信用監管、“互聯網+監管”、跨部門協同監管等方式,加強各類監管的銜接配合。建立健全跨行政區域網絡監管協作機制,鼓勵行業協會商會、新聞媒體、消費者和公眾共同開展監督評議。
——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指導各地區綜合比較優勢、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產業基礎、防災避險能力等因素,找準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貪大求洋、低層次重復建設和過度同質競爭。建立涉企優惠政策目錄清單并及時向社會公開,及時清理廢除各地區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全面清理歧視外資企業和外地企業、實行地方保護的各類優惠政策,推動產業合理布局、分工進一步優化。
多重因素下公路運輸成本的上漲,這無疑也給涉及公路運輸的行業增加了成本。砂石行業作為年產近200億噸的產業,“公轉鐵”還在發展完善的過程中,公路運輸依然是當下砂石骨料運輸的主要方式,因此,運輸成本的增加給本就是“一元錢的買賣”的砂石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國家近期,密集發布的多項政策文件,無疑給砂石行業帶來了利好,舒緩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