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規范渣土車管理,強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工作,近日,濟南、青島、揚州等多個城市都出臺了渣土車管理規定。
濟南:渣土車必須備案通行 最高時速不得超過50公里 舉報渣土車最高獎勵3000元
為進一步預防道路交通事故,規范城市建筑垃圾運輸車道路通行秩序,濟南交警制定發布了《關于加強城市建筑垃圾運輸車通行管理的通告》,明確渣土車必須備案通行,最高時速必須在50公里以下。具體如下:
一、城市建筑垃圾運輸車應按照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核準備案的路線和時間通行。
二、城市建筑垃圾運輸車應靠道路最右側機動車道通行,且通行速度不得超過每小時50公里。車輛在路口右轉彎時速度不得超過每小時15公里,如遇非機動車、行人通過路口,應當停車讓行。
三、鼓勵城市建筑垃圾運輸車使用“盲區視頻監控系統”“車輛轉彎音響警示系統”等安全防控設備。
違反有關管理措施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城管執法部門依法處理。
本通告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此外,從即日起至9月30日,濟南交警將通過“隨手拍”重點鼓勵群眾舉報“機動車違反禁令標志、禁止標線”“渣土車違反道路交通信號燈通行”“駕駛機動車時有吸煙、使用手機等妨礙安全駕駛行為的”三類違法行為,并每周對違法車輛進行曝光,舉報渣土車違反道路交通信號燈通行有效的,當日即兌現500-3000元獎勵金。
青島:工地上線“火眼金睛”渣土車違規立馬現形
8月27日,青島市建設工地渣土車AI智能識別管控服務項目順利通過了由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組織,行業專家參與的初步驗收,相關系統服務即日起正式運行使用。
該項目是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針對進出工地渣土車未經核準、車身沖洗不凈及密閉不嚴等監管和舉證難點,在借鑒先進城市管理經驗基礎上,實施的信息化遠程監管應用創新。項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在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設置總控平臺,在渣土運輸作業工地安裝監控端采集進出車輛信息,通過AI智能識別算法分析將違規行為信息實時推送至監管部門,形成24小時全區域覆蓋化管理,讓渣土車違規無所遁形。此外,該項目還配備有航拍監控、移動式監控識別、裸土覆蓋分析等服務功能。
目前,該項目系統已在市南、市北和李滄區完成覆蓋安裝,試運行期間效果良好。正式投入運行后,將有力解決全天候渣土車管理、工地巡查等存在的難點問題,大大節約公共執法資源、提高監管效能,并配合揚塵在線監測平臺和遠程視頻監控平臺,全面形成建設揚塵治理遠程化、智能化和實時化管理。
揚州:全國首創一車一碼 智能化監管為渣土車管理再加碼
渣土車超載超速、亂闖紅燈、多拉快跑等現象,既破壞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也給揚州市民出行帶來安全隱患。日前,揚州全國首創一車一碼、智慧車輛安全監管平臺等創新舉措,有效破解了渣土車違法違規治理難題。
近日,在揚州智慧車輛安全監管平臺,記者通過視頻看到一名渣土車駕駛人因為疲勞駕駛打哈欠,系統經過監控探頭智能系統分析,判定為不安全行為,立即向監管平臺值班人員發出報警。揚州智慧車輛安全監管平臺安全監管員邱宏介紹:“打哈哈的同時,我們這個系統捕捉到之后,這個信息就迅速通過這個攝像頭,通過技術傳輸,提醒我們的監控人員來進行干預,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
如果駕駛人員不聽從安全監管員提醒,繼續駕駛行車,或做出超速等過激駕駛行為,系統后臺將向附近值勤民警發出預警,進行執法干預。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機動大隊副大隊長程路告訴記者:“繼續玩手機繼續抽煙的話,我們會把這個作為證據錄入到執法平臺里面,對他進行非現場處罰,同時在平臺之內還有一條信息,分別傳給駕駛員和公司的負責人,還有我們交警對他進行一個平臺的記錄。”
智慧車輛安全監管平臺對工程運輸車實行智能監管,工程運輸車安裝系統后,就會產生一張二維碼,駕駛員上車通過掃碼確認進行關聯。該管理平臺整合了車輛的運輸作業時間線路等信息,一旦超時超范圍運行、疲勞駕駛就會觸發報警。與此同時,市民也可以通過掃描車身二維碼對其交通違法行為進行監管舉報。
揚州樁基渣土運輸有限公司駕駛人胡本松說:“以前吸煙打電話這些一點點都不注意,這種聲音提醒你,告訴你你的錯誤,每一點提醒,重復的提醒,一直告訴你,在我們的思想意識里面等于是扎根結底了 非常非常深刻,這個系統安裝之后對我們所有的駕駛員養成一種非常好的行車習慣。”揚州樁基渣土運輸有限公司負責人施瑞瑞表示:“通過這套系統我們就可以監管到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的很多現場的狀況,駕駛員多次犯這種錯誤的話,我們再考慮下一年不再錄用這名駕駛員。”
警方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揚州市發生道路運輸事故64起,同比下降60.49%,未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機動大隊副大隊長程路表示:“違法下降了,第二個事故也下降了,明年開始對整個縣市區對他們的工程車輛進行推廣和安裝,達到全市所有監管平臺的統一,達到一種壓將整體事故,對全市安全生產發揮它最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