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運輸關乎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通過排查,浙江省對“個人掛靠+異地經營”、“個人掛靠+承運高度危險品”、“個人掛靠+企業自身管理不到位”、“起訖點都在浙江省的駐點經營外省車輛”及相關危化品運輸企業,將立即治理整頓,堅決清理出市場。這是記者從浙江省危化品運輸安全綜合整治推進會上獲悉的。
“6.13”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令人痛心,教訓極為深刻。1個月來,浙江省交通系統把工作重點轉到交通安全特別是危化品運輸安全管理工作上來,連續奮戰、重拳出擊、鐵腕整治。浙江省政府迅速召開全省危化品道路運輸行業安全管理緊急工作會議,多次召集運輸企業負責人、金融保險企業、專家學者座談研究,部署開展危化品運輸行業安全大檢查大整治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停業停產整頓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企業43家,淘汰注銷6家,停運道路危險貨物運輸車輛546輛,危貨車輛超速下降40%以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通過技術分析比對,過去1個月內一半時間在浙江經營的外省危化品運輸車輛有2500輛以上,其中一直在浙江經營的有406輛;浙江省危化品運輸企業存在掛靠的車輛比例也很高。掛靠和“兩外”(在浙江省承攬道路危貨運輸業務的外省籍車輛和浙江省長期在外省經營車輛的管理)車輛,由于日常經營缺管、主體責任缺位、認定標準缺失,是企業主體責任和行業監管責任落實最薄弱的“盲區”,也是危化品運輸安全事故最易發的“災區”,必須重拳出擊、鐵腕整治;盯住不放,一抓到底。
當前危化品運輸安全浙江將重點要抓好“四個一”:
落實一張任務清單。浙江省交通運輸廳7月初下已發了第一批專項整治任務清單,共60項工作,各地要對照任務清單,倒排時間進度,落實專人跟蹤推進,尤其是抓好車輛動態監控、從業人員資質排查、企業動態評價等工作,加大工作力度,確保不折不扣整治到位。
開展一項專項整治。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已印發了排查通知,明確了認定標準。總的要求是,全方位、無死角排查掛靠和異地經營企業和車輛,分類別、分步驟推進清理整治,特別是對“個人掛靠+異地經營”、“個人掛靠+承運高度危險品”、“個人掛靠+企業自身管理不到位”、“起訖點都在浙江省的駐點經營外省車輛”等情況,必須立即治理整頓,堅決清理出市場。
浙江將持續深化“企業、車輛、人員、設施”全面排查不停步,同時突出重點,分批推進掛靠經營和“兩外車輛”專項清理整頓。7月20日前以“五統一”為標準對全省危貨運輸企業所有車輛開展全面排查摸底。對“個人掛靠+異地經營”,或“個人掛靠+經營高風險危險貨物”的車輛,責令立即停運整改;對“個人掛靠+自身管理不到位(動態評價為紅色或黃色的)”的企業,責令立即停業整改;其他企業或車輛,在確保安全運營前提下,允許邊運營邊限期整改(9月20日前)。整改到位的準許恢復正常營運,整改不到位的,責令注銷或變更經營,退出危貨運輸市場。制定“兩外”車輛清理方案,實施駐點經營備案,對未備案的企業納入重點監管名單,并與外省和公安部門建立共查合作機制。同時,清理排查浙江省長期在外車輛,凡屬于“紅標”、“黃標”企業的, 要求8月30日前轉籍到外省或回浙經營;屬于“綠標”企業的,要求于9月30日前轉籍到外省或回浙經營。
出臺一個管理辦法。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管理經驗,針對本次事故暴露出來的薄弱環節,聚焦車、路、人、企業、系統、機制六要素,加快制訂危化品運輸管理辦法,盡快征求各地意見。下一步在修訂浙江省道路運輸條例時,將相關要求予以吸納。
完善一個監管平臺。加快建設完善“大數據+網格化+全鏈條”的危化品運輸數字化監管平臺,爭取在7月底前完成建設方案,9月份實現平臺提升版的初步上線。重點要拓展數字化監管場景,通過大數據挖掘分析,實現對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車輛、駕駛員駕駛行為、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精準管控;加強橫向管理部門的數據共享,通過優化電子運單比對規則、強化裝卸運環節信息填報和核驗,提升電子運單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實現協同監管。
業內人士認為,危化品運輸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程,涉及到應急管理、公安、交通、市場監管、環保等多個部門,可謂是“九龍治危”。各部門要加強協同,擰成一股繩,合力抓攻堅。
此外,浙江將以實用性、警示性為準則推進危化品運輸從業人員培訓,進一步強化政策咨詢和技術支持。深化危化品運輸行業協會自律,加強行業自主管理。推進保險嵌入危貨運輸管理,探索“保險+安全管理”模式,建立保險與企業安全生產掛鉤機制。加快出臺《省道路危貨運輸管理辦法》,從“人、車、路、公司、系統和機制”六個方面梳理強有力的政策舉措,制定嚴格的標準規范,努力打造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的浙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