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在做城市物流配送業務,近來國家主管部門出臺了支持的新政策,給我們吃下了‘定心丸’,我們準備再購買、增加一批物流配送車。”某物流公司負責人曲先生告訴筆者,有了政府的支持,就不會再有后顧之憂。
他所說的新政策,就是交通運輸部近日印發的《關于做好交通運輸促進消費擴容提質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從激發消費潛力、服務消費升級、培育新消費、提升消費滿意度等方面,對當前交通運輸促
改善交通基礎設施,中重卡、工程車需求將迎較大增長
《通知》提出,將重點推動一批對促進消費作用明顯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激發消費潛力創造條件,具體體現在加快城際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網、提升綜合交通樞紐發展質量等三個方面。與商用車聯系緊密的是完善農村物流基礎服務設施與推進綜合客運樞紐建設。
在農村物流基礎服務設施方面,要引導鄉鎮客運站拓展商貿、物流、郵政快遞等功能,實現“一點多能、一網多用、多站合一”。在推進綜合客運樞紐建設方面,要引導帶動各種運輸方式設施集中布局、空間共享、立體或同臺換乘;鼓勵以大型綜合客運樞紐為載體,促進商貿金融、旅游餐飲、購物娛樂等關聯消費產業集聚發展,打造城市綜合體。此外,還要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和貨運樞紐(物流園區)等物流節點建設,引導物流節點拓展冷鏈、郵政快遞、跨境電商、航空物流等服務功能。
“從物流到客流,新政策針對行業現存的問題和短板,提出明確的解決方案,體現出舉措務實、覆蓋全面又重點突出的特點。”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向筆者表示,這與之前相關部門出臺的一系列促消費擴容提質的精神高度一致,也體現出促消費及相關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導向。
由此來看,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成為了激發消費潛力、促進行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基礎設施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中重型載貨車、工程車,以及應用于農村物流運輸方面的中小型載貨車、物流車等都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提升服務品質,短駁客運車輛、冷鏈運輸車需求凸顯
《通知》針對旅客出行和生活性物流服務面臨的難點、痛點問題,著力提升出行服務快速化、便捷化水平,推進貨運物流服務綠色高效發展,打通交通領域制約消費的“堵點”,增強消費活力。
在完善客運服務方面,加快剩余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鞏固已通客車成果,確保2020年9月底前高質量完成通客車目標。
在優化旅客換乘服務方面,進一步提升旅客聯程運輸服務水平,切實改善旅客出行體驗。鼓勵地方加強創新,推進各種運輸方式信息開放共享、管理協同、安檢流程優化、票務服務一體化。推廣黑龍江、北京、南京、深圳等地旅客聯程運輸的經驗和做法。加強綜合客運樞紐城市公共交通和輔助公共交通服務配套銜接,提升旅客“最后一公里”接駁服務水平。根據市場需求,鼓勵在機場、火車站、港口客運站等開辟汽車租賃服務網點。
在提升票務服務水平方面。鼓勵企業通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提升聯網、聯程、異地、往返以及退訂票票務服務水平,引導互聯網企業提供聯程聯運“一站式票務服務”。
分析來看,提高服務品質,更多關注的是客運方面,不論是繼續實現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的目標,還是優化旅客換乘服務,提升票務一體化、聯程運輸和“最后一公里”接駁服務,都是從整體上對客運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促使部分客運企業加快更換新車、完善旅客乘坐體驗,也促進了客車租賃以及短途客運接駁車輛的消費升級。
另外,《通知》還提到了提升生活性物流服務水平。要求深化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精準制定城市配送車輛通行管控政策;完善冷鏈運輸標準和規范,提高冷鏈物流車輛技術裝備水平,提升冷鏈運輸服務品質;持續推進交郵融合,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服務體系。所以,冷鏈運輸專用車輛也將迎來新一輪的換車購車潮。
“《通知》表面是對提升服務品牌的要求,但也包含著對客運、物流車輛提升科技化水平,以及執行相關法規的內在要求,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服務消費升級。”中國市場學會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薛旭向筆者表示。
推進運輸
“如今,越來越多的車上語音導航、輔助自動駕駛已經成了標配,有新功能的車才有吸引力。”正準備買車的小竇的觀點,代表了“80后”、“90后”對汽車消費的共識。
《通知》對此提出,推進交通運輸與信息產業融合。其中,具體要求推進交通運輸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數字化水平;推進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技術應用;利用“互聯網+”技術促進共享交通健康發展,鼓勵小微型客車分時租賃、道路客運定制服務等出行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鼓勵“互聯網+”高效物流發展,提升物流的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水平,支撐電子商務發展和數字消費。
“上述內容,包含了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發展趨勢,這也是消費的新趨勢,以及培育新消費的重點所在。”曹鶴認為。可以看出,配置了智能網聯等互聯網應用功能的客運、物流車輛將在未來市場上更為搶手。
構建信用監管機制 營造放心環境
此外,《通知》還針對某些已存在的行業亂象提出維護運輸市場秩序營造放心交通運輸消費環境的要求。
《通知》指出,在交通出行、運輸物流等重點領域,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研究推進信用信息互聯、信用評價互認、聯合獎懲互動、信用修復互通的跨區域信用監管應用,優化行業整體信用環境。
這樣,以往物流市場曾一度存在的擅自將貨物中轉,伺機更改發貨人信息,然后抬高數倍甚至更高運價的不誠信行為將逐漸減少。同時,《通知》也對客運行業也提出要求,即保障旅客出行安全:按照《客運場站和交通運輸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防控指南》有關要求,做好客運場站和交通運輸工具疫情防控工作等。
“《通知》還對加快城際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做好新能源公交車、出租汽車推廣應用,逐步推動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和城市物流配送車輛實現電動化和清潔化,以及加快淘汰報廢老舊柴油貨車工作作出了部署。”薛旭認為,這對于優化消費環境,促進消費擴容提質,以及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促進消費中的重要作用,推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服務“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夯實了基礎,提供了動力。
交通運輸既連接商品生產和消費兩端,也是消費的重點領域,在促進消費中具有“乘數”效應和“催化”作用。“只有把這些措施落到實處,才能讓物流用戶放心,讓旅客安心。提高滿意度,就是促消費的重要基礎。”曹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