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驗是整車下線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車輛投入使用的第一道防線。”在趙軍的個人工作記錄本上,寫著這句高度概括他工作性質的話語。優秀共產黨員、先進生產工作者、勞動模范、先后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和“建軍90周年閱兵”兩次國家閱兵保障任務成為趙軍工作歷程上的“閃光點”,而他本人的形象也十分契合了這些“光環”,高大的身材,微黑透紅的臉膛,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
參加工作30年,有著24年檢驗工作經歷的“老檢驗”,通過趙軍檢驗的車輛,只有行或不行,沒有“湊合”、“將就”,有人覺得他太過較真、刻板,他主動針對受檢車輛指明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卻從不為任何人“特權通過”。
“加上這次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保障,已經連續參加三次閱兵保障了,三次保障的心情由緊張到自豪,又到這次的緊張,這里面有很多說不上來。”檢查車輛情況的空當,趙軍一邊擦著頭上的汗一邊說道。在檢查車輛底盤情況的時候我注意到他檢查的方式和別人有些不一樣,趙軍左腿不能彎曲,要半跪著爬進車底然后再一點點的挪動出來。問及原由,趙軍隨口一句這是二十多年前的老傷了,折磨了多年的傷痛說起來風輕云淡,或許當下的情況真的讓他無法顧及傷痛吧。趙軍所保障的空軍預警雷達方隊北奔車輛,都是第一次投入使用的新車型,對比老車而言,尚未通過磨合期的新車在趙軍看來仿佛都是一個個剛剛面世的孩子一般。“什么時候這批車上了閱兵場了,順利通過了,我的任務才算完成了”。這是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從車輛電源線路、發動機、底盤、輪胎,一個一個過,從車輛出場再到車輛回場,同樣的檢查內容每天他都在不斷重復。“老趙這家伙,別說大問題,就是油封油液滲出他都敢半夜把你拉到訓練場上當面拆下來檢查”。對于他的嚴苛,隊伍中的其他人已是早有“怨言”,而趙軍的專業水平卻是所有人都認同的。
與趙軍從閱兵訓練保障場返回途中說到家庭:“我出來保障,家里從來沒有給我拖后腿,對,從來沒……”說完他下意識的咬著下嘴唇重重地點點頭后沉默了。在2017年長達半年之久的建軍90周年閱兵保障期間,他請假在身患胃癌的父親病床前照料了僅僅十天,看老人家病情有所好轉后他毅然返回了閱兵保障場,可最終父親在閱兵結束后還是走了。此次閱兵任務保障期間,妻子打來電話:“媽肺病犯了,在醫院住了半個多月,現在沒事了,你在那邊安心工作。”說完這些,趙軍抬頭看向天空,這個近一米八的大漢臉上到底什么表情我看不清,我想他眼里是淚光。趙軍說:“能看到閱兵車輛順利通過天安門廣場,這里面有我一份,這一切都值”。